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7月01日 星期三

    图书推荐

    一部“二十七载心力之作”

    彭聃龄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7月01日   08 版)

        《人类透视》,黄合水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定价89.00元

        收到黄合水教授寄来的新作《人类透视》,这是我期待已久的一部著作。书的封面上方清晰地写着:二十七载心力之作。

        1990年,年轻的合水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怀揣“透视人类”的初心,踌躇满志走上了事业发展的道路。本世纪初,他又回到母校深造,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专业方向是广告心理学。20多年来,他著述颇丰,在该领域发表了很多专著和文章。但是,在这些文章和专著中,他从未用过“心力之作”来评价自己的作品。什么原因让他把《人类透视》一书称为“心力之作”,而且是经历了27年的长期岁月才完成的?

        《人类透视》是一部基于心理学,又超越心理学的著作。

        说它“基于”心理学,是因为该书从人类三大原始需要(生理、安全和感动)出发,演绎出人类行为的派生动力和新生动力,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书的全部内容。需要是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也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主题。饥择食、渴择饮;人需要借助视、听、嗅、味和皮肤等感官获得内外环境的信息,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在自然和社会灾难面前,人都要保护自己的安全。在这里,我想起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名著《动机与人格》。这是论述人类需要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现已广泛流传,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相比之下,《人类透视》一书,不仅提出了“感动需要”这个概念,而且将“感动需要”纳入人类的“基本需要”,建构了更复杂的需要层次。基于对需要的分析,探讨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而不局限于动机对“人格”的影响。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类透视》一书发展了需要层次理论,显示了作者的创新精神。正确认识、合理引导和满足人的需要,不仅关系到人的幸福感的形成、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治理、人类的社会进步和发展。我觉得,帮助读者认识到这点,是出版本书最重要的意义。

        说《人类透视》“超越”了心理学,是因为它在书中探讨的问题远远超出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书的上半部讨论了18种人类产业的形成,社会保护圈的形式和作用,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权力产生的根源,休闲活动的诸多形式等;书的下半部讨论了个体发展和人类进化,将个体发展分成了九个阶段;探讨了直立行走、寻找风水宝地、使用和制造工具、钻木取火、熟食、人种分化、驯养动植物、男耕女织、建立国家、造纸存字等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这些分析都基于人的本性,即“需要及其满足”,而不是基于人以外的其他因素,因而对探讨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研究的学科,它关注不同人种特质的源头与演变;而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的社会结构及活动,包括微观层面的社会行动或人际互动,及宏观层面的社会系统或结构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透视》一书探讨的问题正好将人类学和社会学联系起来,可以说是这些学科和心理学交叉研究的产物。

        19世纪70年代以后,心理学已经发展为一门实验科学,它的主流研究方法是实验方法,但是它同时包容了“质性的”研究方法。在许多复杂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研究中,采用了经验的观察方法和思辨方法。在《人类透视》中,作者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模型”来描述和预测基于需要的各种人类行为。他用红黄蓝“三色”图取代了黑白对立的太极图;用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代表丰富多彩的人生和心态,并用它们的两两关系来预测人的体型、性格、智力、婚姻、家庭、社会地位和宗教信仰等,提出了42种人生状态(大运命格)。作者为每一种人生状态都精心编写了一个“偈语”,形式新颖,读起来朗朗上口,形象生动,方便记忆。

        作者的阅读兴趣广泛,在写作本书时,参考了许多文献,包括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心理学等,但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引经据典,没有罗列和堆砌文献,而是把他自己对文献的思考和感悟写出来,逐一展现给读者,娓娓道来,使人读来比较亲切。作者把许多重大的学术问题,写得这样轻松、自然,实属不易。全书自成体系,层层推进,有比较严密的内在逻辑。书的写作形式活泼,文字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2014年12月,我应作者邀请,访问了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有幸读到了《人类透视》一书的初稿。那次访问的时间较长,因此有机会和作者就许多问题当面交换意见,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这次见到正式出版的著作,发现与6年前相比,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改进。6年前,这本著作已经基本成型,6年后才正式出版,期间的润色和加工,自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见作者说这是一部“心力之作”一点也没有夸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