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儿童诗歌史略》是一部从诗歌研究专业视角入手,扩展到史学架构和文艺批评的儿童诗歌研究专著。该书从整体上考察百年来中国儿童诗歌从萌芽到发展从寂寞到繁荣的动态历程,书中不但对被人们长期忽略的儿童诗歌地带进行了梳理和扫描,从儿童诗歌的文本细读到创作批评理论进行了全景式呈现。同时也为新时代诗歌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者聚焦儿童诗歌,留下了丰富的文本的素材,实现了诗学和史学两个维度的双重价值发现。
该书紧扣每个时代创作和评论儿童诗歌的代表性诗人、学人,以及代表性作品、刊物,进行文本扫描,理论阐释。把中国现代儿童诗歌当做一个独立的整体系统进行审视,以现代诗学理论为依据,从全景、细节和历史的角度,对中国儿童诗歌的演进与格局进行描述、透视、分析。该书分为八章,从第一章儿童的发现与儿童诗的自觉,到第八章新世界儿童诗歌创作与理论指向,八章内容既有内在递进演化规律,又各具独立的时代特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对百年来中国儿童诗歌的宏观视域进行回眸与审视,同时对微观文本进行具体探索,启迪创作,归纳经验,找到不足,探求突破路径。
本书最大的创新性在于把中国儿童诗歌从诗歌整体研究和儿童文学的大领域研究中作为独立系统进行了提炼和聚焦,从全景和历史维度勾勒儿童诗歌独特的谱系和面貌,使儿童诗歌理论研究突破过去的艺术疆域限制,将儿童诗歌研究纳入了更广阔的理论视野。研读全书,除了能对伴随着百年新诗步伐的中国儿童诗有了直观而具体的感触之外,该书的几个鲜明特色,同样值得关注。
首先,从历史和社会认识的角度对儿童诗歌产生和发展进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整体考察。该书把中国儿童诗的发展放入“五四”以来国内百年社会形态的急剧变革中进行历史性考察。明晰了儿童诗歌的产生和发展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当时的社会意识整体性影响,诗人具体创作也具有不可避免的时代口吻,儿童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同样是时代精神的显现和表达。分析和研究这些历史脉络上的儿童诗歌,一定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语境。如书中论述清末民初的“诗界革命”“学堂乐歌”等儿童诗歌演进和发展时,特别注重还原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以新文化运动的大文化视角来关照具体的儿童诗歌,梳理出当时的儿童诗歌所具有的爱国母题、启蒙色彩和通俗易懂等艺术特点。
第二,聚焦儿童诗歌的审美教育特性。诗歌对人心灵的熏陶是一种无时不在的绝妙隐喻,诗歌嵌入了人的情感机理中,儿童诗歌又是与真善美的灵魂心心相印的时刻在场的美育媒介。孩子在情感神经最新奇最旺盛的年代读到替他们抒发情感,讴歌和表达心声的儿童诗歌,是补足审美教育缺憾,完善诗教和美育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言,儿童诗歌的美育效果不容忽视。
第三,附以史料佐证叙述,诗史互现,文史互动。全书把百年来中国儿童诗歌的历程根据不同时期的内在特点划分为八个阶段,分别予以专章阐释。在每一章正文内容之后,均附上与该章节叙述对应的编年史料,以编年体连缀儿童诗歌大事记,详尽扼要又时序分明地呈现每一年度儿童诗歌的创作成果和发展大事,便于读者检索,对照原文。该书在诗歌理论的研究叙述中,呈现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儿童诗歌发展史,使儿童诗歌研究的理论性与文学史料研究的实证性相结合,实现了文史结合,诗史互证,这在诗歌理论研究中开启了理论叙述与史料双重呈现,诗学与史学双重发现的先河。
第四,对现有儿童诗歌理论建设的问题和不足没有回避。在《儿童诗歌理论研究趋向》一节中,指出当代儿童诗歌理论在开拓性、探索性方面的不足,同时指出对儿童诗歌的传统研究不加分析的拒绝和批判,这都与新世纪儿童诗歌的理论建设和未来发展严重相悖。针对此,作者还给出了对策建议,提倡儿童诗歌研究者,一定要从具体的细微问题入手,通过深入研究,对某一点、某一环节、某一层面实现有效突破,要具有整体性视野和开放的胸怀以及建设性眼光,以“叠加递进”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带动儿童诗歌理论螺旋式推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