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4月22日 星期三

    三位网络作家谈疫期读书

    本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4月22日   17 版)

        中华读书报近期采访三位网络作家,请他们谈谈自己疫情期间的读书生活。

        匪我思存:《红楼梦》

        为了排遣焦虑情绪,湖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长匪我思存(艾晶晶)开始是听音乐,后来看韩剧,但她很快发现,看韩剧也看不进去。

        “外面的人都在经历生死大难,我怎么还能在这里看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她开始读书,重读了一些经典名著,如《红楼梦》。“读旧书如遇旧友,常读常新。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那段时间里,心情自然很纷乱复杂,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晚上静下心来的时候能读得进去的,就是一些旧书。”

        阅读使她心情平静,给她强烈的自我暗示:一定可以没事,可以挺住。身处武汉的匪我思存连续发表了十七篇手记,每日在微信朋友圈报平安。她说,疫情最严峻的时候确实压力很大,后来情况渐渐好转,就努力把疫情对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城市正在重启。这段时间看到了很多非常感人的人和事,觉得一线的英雄们真的很勇敢,强大的内心在支撑他们战斗。“希望自己将来可以更勇敢,也希望自己将来能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匪我思存说。

        阿菩:《易经》

        广东网络作协副主席阿菩(林俊敏)没有料到,春节后会有这么长被迫的“闭关期”。他说,疫情期间心情沉重,那些碎片化的新媒体文,那些轻松搞笑的经典解读,那些最能打发时间的娱乐作品,统统都读不下去了。

        “我被逼做了一个反向选择。”阿菩说,因为已经长时间习惯了浅阅读,所以拿起原典的时候,一开始是陌生的。但他还是闭上眼睛,凭手触碰,在书架上拿到了一本《易经》,不看注释,不看解读,只读卦辞,不用眼睛看书,而是用口念。一用“诵念”来读书,读书的速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但这样他觉得还不够,于是拿笔来抄写。抄写一遍,然后再读,最后把读过的卦辞背了下来。这是古老而原始的读书方法。

        因为反复背诵,以至于每一个字,他都“咂摸出味道来”。阿菩自然知道深读、慢读的好处,但如果不是因为疫情,他仍然不会选择这样的阅读。开了这个头之后,他用这种方法,用一个月的时间读了六个卦辞,慢读对象的文字量不多,但是读后的开悟感,却是近五年所不曾有的。

        静夜寄思:《上庄记》

        疫情开始时,重庆市网络作协主席静夜寄思(袁锐)正在农村老家,老家四面环山,只有2G信号。

        “不要说刷视频抢红包,便是登陆微信、打开网页都困难,我迫不得已,打开压在行李箱最底下的《上庄记》。”疫情期间的阅读,对静夜寄思来说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

        慢慢地,静夜寄思却被季栋梁入木三分渲染出来的上庄吸引住了:老村长的无私坚持、村民们的纯真质朴、上庄的偏僻和清贫、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绝望挣扎、上庄年轻人的逃离与蜕变……一幅鲜明的画卷在他面前徐徐展开,唤醒了内心深处家乡的记忆。静夜寄思开始回望自身,大学毕业后虽然和偶尔回家,可是人回了家,心却没有回家。

        “我开始放下书本,开始认真跟家人交流;我第一次走出家门,用脚步丈量生我育我的家乡每一寸土地;我开始亲切地跟村民打招呼,接过他们递过来的香烟,尽管我并不抽烟。”静夜寄思说,这次疫情虽然瞬间席卷全国,甚至一度引起恐慌,可是它却让自己再次认识了家乡,也真正融入了家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