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4月22日 星期三

    特殊时期,各地高校图书馆纷纷创新在线服务

    本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4月22日   17 版)

        北京大学图书馆在疫期开展主校园送书上门服务。这是馆员在提书、打包。 供图:北大图书馆邹新明

        疫情对高校图书馆而言也是一次大考。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主任陈建龙在接受中华读书报采访时表示,“大考”主要包括三方面:一考高校图书馆面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急能力,作为公共空间,能否确保读者和职工身体健康,不发生群体聚集性感染。二考高校图书馆二十多年来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成效,主要是数字资源、网络平台、馆员队伍、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服务效能,检验其能否满足大规模在线教育教学的需要,能否经受住庞大在线需求的考验,服务体系不垮塌。三考居家隔离的情况下,高校师生能否一如既往地、无障碍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证科研工作不停滞,在面向疫情的科研方面,得到图书馆的有力支撑。

        各高校图书馆坚持把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人员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做细、做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战“疫”没有假期,高校图书馆人一方面全力做好馆员自身的疫情防控,另一方面着眼于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师生的学习和科研需求,挑起了图书馆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那么,高校图书馆在疫情防控中交出了怎样的一份答卷呢?

        送书上门云服务

        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面向全校师生推出“足不出户,图书网上借购服务”,宣称“您选书,图书馆买单”,通过借购和快递到家的方式,充分满足广大师生在疫情期间对图书和教材的急迫需求。

        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及时调整服务方式,确保基础服务不停摆,在疫情稳定、快递业务恢复的第一时间,及时开放“芸悦读”借购服务,确保师生足不出户读新书。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与新华书店反复沟通,恢复“云借购”读者荐购服务,实现送书上门云服务。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积极探索线下阅读渠道的开辟,利用“芸台购”借购平台恢复快递服务的契机,保证读者线下借购服务的畅通,使读者能够顺利拿到纸质图书。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波告诉中华读书报,他们曾对29个高校图书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服务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的很多日常服务不但没有间断,还因为由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为全部线上而变得更加繁忙。

        例如,文献传递、项目申请科技查新、研究生开题查新、学科评价和人才评价需要的查收查引、专利申请的预检索和综合咨询等,这些工作全部转变为线上后,报告盖章后需要扫描发送,缴纳成本费的需要代缴和垫资,图书馆员做了诸多代劳的工作。

        “拉网式”也成了疫期图书馆工作的高频词。为收集教材,图书馆需要对馆藏、出版社进行拉网式调查;为了把资源和重要消息传达给所有读者,图书馆实行拉网式推送。正是通过越来越多的代劳和拉网工作,高校图书馆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师生疫期在家开展课题申报、网上教学、论文撰写、考研、看书、听书等学术活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童云海表示,在克服病毒疫情的影响方面,各高校图书馆紧密关注在线教学动态,充分利用网站和微博、微信、微视频等社会化媒体,加强对适用在线教学的资源和服务的推介。

        暨南大学图书馆3月8日发布“疫情防控期间图书馆服务专题网站”,包括服务资讯、教学资源、馆藏与免费资源、新冠病毒研究与防控等四大平台。武汉大学图书馆搜集、推荐10余门高水平信息素养MOOC课程和40余个网上培训讲座,涉及信息资源选择与利用、信息检索方法、论文写作及投稿、学术道德规范等。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等,也都利用网站和社交媒体开展了疫期相关工作。

        创新在线服务方式

        在居家隔离的情况下,高校师生的科研、教学高度依赖网络和数字资源,如何保证网络稳定、数字资源充足、在线服务顺畅,成为考验高校图书馆的一道大题。全国高校图书馆充分释放20多年来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效能,针对疫期教学科研的特殊需要,竭尽全力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创新在线服务方式。

        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积极稳妥地实施网络服务特别保障方案,全天候监控网络服务和数字资源运行状态,通过读者留言、QQ、微信等渠道开展网络保障专题服务咨询。同时,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制定网络服务预案,对网络服务保障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筹划,从硬件系统保障、应用服务保障、资源访问、远程监测、协调配合和网络咨询服务等方面进行周密的人员安排。

        除加强宣传、推送已购数据库外,疫情期间,众多数字资源提供商和出版商向公众限时免费开放了部分或全部文献资源,但是相关信息过于碎片化,充斥各个网页及公众号。各高校图书馆积极收集相关信息,整理、通报、推送疫期免费的数据库。例如,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专门成立了电子资源测试组,安排馆员进行广泛搜集与甄别,将可使用的免费数据库在网站开辟的新栏目“疫期免费库”中列表推出。

        各高校图书馆还积极动员一些数据库开放试用,如四川大学图书馆就争取到剑桥大学出版社精品教材、德古意特(DeGruyter)经典教材、中华数字书苑、CEB圣智电子教参数据库、人民卫生出版社“人卫临床知识库”、科学文库等7个电子书数据库的试用;获得健康与医学数据库、护理与联合健康数据库、创伤压力国际出版物数据库、公共卫生数据库等4个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4个与冠状病毒研究相关的ProQuest数据库的试用机会。

        高校图书馆还大力收集开放获取(OA)资源,扩大这类资源的储备。据各省图工委的调研报告,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通过收集OA资源和限期免费资源、争取试用资源,扩展的资源达到数百种。

        开辟校外访问新路

        特殊时期,为了给广大师生远程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各高校图书馆都通过网站加强对读者远程访问数据库的指导和培训,提醒大家及时关注各种数据库的动态。

        在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统一认证与资源共享基础设施(CARSI)联盟的支持下,很多高校图书馆火速申请CARSI服务,为师生提供校外直接访问部分电子资源的方法。

        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一批高校的图书馆,及时开通基于Shibboleth协议的电子资源校外访问CARSI新方式。浙江大学图书馆还推出了MyLOFT远程访问工具。高校图书馆不断探索的远程利用资源新方式,大大改善了师生访问数据库的体验,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认为,作为公共场所,全国高校图书馆没有发生一起规模性聚集感染事件,展示出专业能力,为疫情防控和高校的教学科研不停滞作出了应有贡献。但也暴露了常态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尤其是缺乏全国性的图书馆教学教参系统和共享合作平台,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陈建龙表示,应加快建设教材教参系统,构建高校教学生态圈,建设国家教学资源报备、聚合网站,统一发布精品课程、限期免费资源,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