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4月15日 星期三

    作者面对有了岁月包浆的书法真品抚古察今,或浓或淡的墨色,仿佛瞬间就变成了某种魔性的介质,具有了接通古今的功能。

    回望传统的隐秘路径

    川妮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4月15日   11 版)

        《文人墨色——近现代文人书法》,张瑞田著,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52.00元

        这个春天很特别,日子漫长得让人对时间失去了感觉。这一时刻,读了张瑞田的随笔集《文人墨色——近现代文人书法》,有了一点人生感悟。

        这本书以近现代文人书法为切入点,汇集了王国维、鲁迅、陈寅恪、马一浮、谢无量、周作人、郁达夫、钱锺书、俞平伯、赵朴初等三十余位近现代文人的文墨资料,着力展现了他们对书法、学问的执着,以及独有的艺术趣味,艰涩的人生经历。作者研究文人书法有年,既对近现代文人们的书法具有专业的研读和评判,也对他们书法之外的成就了然于心。作者喜爱鲁迅,他读鲁迅的文章,也读鲁迅的书法。他认为“鲁迅的行书《题〈彷徨〉》是其书法代表作。一如他的行文,清新,简约,意味深长。所书自作诗‘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年,荷戟尚彷徨’,是为自己的小说集《彷徨》所写。鲁迅的书法有六朝遗韵,质朴、刚劲,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行书斗方《悼杨铨》是一幅掷地有声的书法作品——‘岂有豪杰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写出了对友人深情的怀念也有忧国之思。鲁迅的书法有金石之气,那种直截了当、义无反顾的表达,也体现了文人书法的精神。”

        作者对文人书法的判断标准,不止于单一的技术含量,他以文人独立的生命价值和文化理想为参照,挖掘“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文化内涵。为此,作者写一篇三千多字的《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和书法》,可能动用自己三十多年阅读鲁迅的知识储备。如果把书中一篇篇长不过四五千字、短不到一两千字的文章比作小小的花朵,它不是来自于阳台上的盆栽植物,而是从丰饶大地上挺身自信的开放。因此,张瑞田在材料打捞上也用足了功夫,书中涉及到的书法作品和手札作品都是作者因为各种机缘得以见过的真迹,有的还是他的私藏。作者告诉我们,“《周作人致俞平伯往来书札真影》《周作人致松枝茂夫手札》是印刷品,阅读通畅,只是看不到真迹的墨色、嗅不到‘光绪至道光’的墨香。后来看到一系列周作人与龙榆生的手札真迹,终于看到了‘光绪至道光’墨色的真容,了却了这个遗憾。”;“在四川乐山沙湾郭沫若故居,看到郭沫若少年时代的一帧小楷,我却惊讶万分,那一手点化开张的小楷,表现出作者高超的书法才情。”……写这样一本有关文人书法的文章,看到书法真迹尤为重要,作者面对有了岁月包浆的书法真品抚古察今,或浓或淡的墨色,仿佛瞬间就变成了某种魔性的介质,具有了接通古今的功能。只有最真切的感受,最真实的情感,才是文字魅力的基因密码。书中的文字,正因为携带了这个基因密码,不管用来叙事、思考还是抒情,都有饱满的穿透力。

        张瑞田在《文人墨色——近现代文人书法》的后记里说,“当代文人永远失去了传统文人所面对的文化语境,那只看似柔软却十分坚硬的毛笔,从当代人生活中退出的那一刻,书法艺术就成了断线的风筝。”我想,即便如此,也不妨碍我们在某一个荒芜的时刻,站在无力前行晕头转向的船上,回首的目光,被那一抹从历史烟尘中浮上来的墨色挽住,搭救上岸。因为,那一抹墨色,是我们回望传统的隐秘路径。(川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