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聆听“树之歌”

    David George Haskell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4月08日   18 版)

        The Songs of Trees: Stories From Nature’s Great Connectors;作者:David George Haskell;出版:Viking, 2017

        树是地球上体型最大、身材最高及最长寿的生物体。难怪树往往是自然书写者青睐的主题。树可有一百余公尺高,胸径可达十一多公尺,树龄有将近五千年岁的纪录。

        近期,坊间出版了两本关于树的书。一本是李察·希京斯的《梭罗与树的语言》,他是根据《华尔腾》的作者亨利·戴维·梭罗二百万言的日记撰写的。另一本是荣获“普立兹新闻奖”的作家戴维·乔治·哈斯克尔的《树之歌》。这里要谈的是《树之歌》。

        《树之歌》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苔藓御风飞起,翅是如此纤薄,穿透过的阳光也几乎未察觉它,因而,照不出一丝色彩,只留下一抹光迹。”这个开头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读后感受到这本书充满科学的探索、文学的诗韵、生态的哲理及抽象的意境。作者以树为核心,展示自然界的各种生命是如何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而组成一个不能有破洞的、复杂的生命大网。他引导读者了解人类在这个生命大网里的位阶,人类对这个大网做了什么事,及其所引发的后果。

        简而言之,本书讲的是我们要如何取得并阐释自然界生命发出的声音信息,以及所有的信息是如何相连而成为一个复杂的生命大网。作者指出,树是自然界伟大的信息连接中枢。我们所处的环境充满信息,这些信息以各种物质或能量的形式存在着。每一个信息都内含深奥难解的意义,要收集并解读每一个信息不是容易的事。更困难的是,表面上两个看来不相干的信息,实际上,经过分析后,可能是密切关联的。更清楚地说,没有讯息是各自独立的,而它们全是息息相关的。唯有把所有独立的信息集合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这个关系与其他关系的意义,始能作为我们对待地球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参考与准则。当前的“大数据科学”逐渐使我们厘清各种生命之间的关系,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指出问题之所在,并尽可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指南。

        作者精心挑选了分布在几个大陆洲的十二棵树(每棵都有所在的地名与地理坐标),他用心观察、仔细倾听,探究每株树对环境的反应与适应,及其存在的生态意义。

        作者先选了一株在南美洲雨林内具有地标地位的“吉贝树”。雨林的最大特征是不但雨量非常多,且终年下不停。雨滴从空中落下抵达树冠,每一滴雨碰到的植物部位可能不同,穿过树林的路径可能相异。有的雨滴在抵达土壤之前,可能已在树上的某处滞留了数个月。一路上,雨滴发出的各种声音,就像优雅的语言,它宣告了环境与植物的多样性。

        作者到了北方寒温带探访一株香冷杉。香冷杉是北美洲北方气候区的一种代表性常绿针叶树种。尖塔状树冠、笔直的树干、规则的轮生枝条,还有许多深紫红色、昂立在高枝头的球果,有的球果高十公分,其上的鳞片内藏着约一公分的种子。作者坐在树林里,耳中传来一阵阵秋风吹过香冷杉与鸟啄种子的声音。他倾听山雀收藏香冷杉的种子的忙碌声。山雀收藏种子的记忆力,是香冷杉对未来的梦。

        作者带读者到田纳西州看一棵风倒绿白蜡树。死亡之树的哀歌其实是数千种其他生物的欢庆之歌。树虽然死亡,树体却仍然留在生命网内,发展出生前不曾存在的关系。作者聆听大地上随时随处都可能上演的“死即是生”的生命之歌。

        对死亡之树而言,死亡是尸体腐解的哀歌,然而,对直接仰赖死树以生存与繁衍的真菌、细菌、蚯蚓及昆虫幼虫,或间接靠死树生活的鸟而言,是收获之歌。生命网内的生命多样性便是如此维系下去的。

        绿白蜡树是被一阵暴风雨吹倒的,一如台湾山区许许多多树木,每年在台风吹袭下的遭遇。一些大树寿终倒下,空出许多露天的林地,地上原本辛苦活在大树阴影下的小树,这时就像中了大乐透。它们照足了阳光,吸饱了倒树树根已用不到的营养与土壤水,快速窜升、茁壮,不出十多年已可挤在其他大树之间,争得一席之地。它们对播迁种子与传宗接代有了盼望。同样的,台湾的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赖台风与森林的联手,它们是首要大功臣。

        暴风雨、雪,甚至自然发生的大火与土石流,表面上是灾害,事实上是维持我们的星球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力量。死亡之树促进一连串的分解作用,活络生命网内能量传递与物质循环,整个过程相当热闹。能量是不灭的,在其转换过程,有的会变成声能,其中某些为深具慧根与慧心的作者所接收,而将这些声音及其意义,记录在这本书里。

        当下的重大生态问题包括入侵外来种与全球环境变化等议题。即使生长在人烟罕至之偏远地区的香冷杉或吉贝树,也深受人类工业文明的毒害。作者关心原生森林里的树木,也关心城市里由人类种下的路树。他从原生树种谈到引进树种,再叙及入侵树种。透过曼哈顿大城路旁的梨树、耶路撒冷的橄榄树及日本五叶松的故事,明显地看到树与人类长久与持续的关系。在以人类为主的环境里,树需要人的照顾,而人乃依赖树为生;人与树都无法独立于生命网络之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