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3月18日 星期三

    在书中大江健三郎将自己抽离出来,回看自己的大半段人生,总结自己创作过的小说,缓缓向我们讲述他成为小说家的历程和感悟,回溯他获得每一个方法的过程。

    看大江健三郎如何总结“修炼法”

    李小燕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3月18日   11 版)

        《我的小说家修炼法》,[日]大江健三郎著,王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35.00元

        ■李小燕

        《我的小说家修炼法》日文版原书的腰封上,印着这样一行文字:可以说这是我写的唯一一部自传。

        作为日本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功底、创作天分自不必多说。1957年发表《奇妙的工作》,他作为学生作家开始崭露头角。1958年的《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奖,被视为日本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1994年,凭借《个人的体验》与《万延元年的Football》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有才的作家古今中外很多,写自传的也很多,在自传中回顾总结自己成为小说家的历程,并上升为“修炼法”的,大江健三郎算是独一份。

        不同于他创作的小说的阴暗气质和闭塞感,在《我的小说家修炼法》中,大江健三郎将自己抽离出来,回看自己的大半段人生,总结自己创作过的小说,缓缓向我们讲述他成为小说家的历程和感悟,回溯他获得每一个方法的过程:哪件微小的事成为了他创作灵感的开端,创作小说的“私人”方法,创作方法是怎样形成和不断创新的,等等。总结来说,这本书讲述了他:从河谷的森林里的少年时代到成为诺贝尔奖作家的今天。

        很多人都曾有过这种感觉,回望过往的生命历程,一些原本微小、不足道的瞬间,却扎根在记忆深处,画面清晰,那场景仿佛时至今日依然可触可感,正是这寥寥的几个瞬间,却是改变人生的转折点。大江健三郎也有:为了验证电影中樱花树枝没有风的吹拂也可以不停颤动的画面的真伪,少年的他认真观察河边的柿子树,“阳光中的柿子树的嫩叶在无休止地摇动”,他从此“发现”了以前不曾认真“看”到因而厌倦了的覆盖山谷的整个森林,从而改变了他的自然观与世界观。而且,“由此,仿佛眼前的柿子树叶被陌生化,从山谷到森林的风景被陌生化,我被推向明视风景整体的境地。我觉得那是我面对现实世界通过艺术而改变的最初体验。”这可以说是他成为小说家的开悟点,之后“经过对水滴的一段观察,就写下了自己一生中最初的‘诗’”。

        偶然听到农夫用自己的语言“说唱”OKOFUKU,对照祖母和母亲经常讲述的农民起义领袖OKOFUKU的故事,激起年少的大江健三郎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寻到印刷版的OKOFUKU小册子,OKOFUKU的形象由前者表现出来具体形象,在祖母和母亲口中生动有趣,在小册子里寡淡无味,再经由自己讲述,他和语言建立了新关系,也培养了他的想象力与故事力,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讲述法”。

        带有残疾的儿子光的诞生,交给了大江健三郎一个重要的命题——如何与残疾儿“共生”,从而引发了他对生命的思考,这种思考贯穿于他整个中期作品,是他创作的灵感,也是他与光共生的依托,由此创作了丰富的作品,如《个人的体验》等。

        在艾略特、奥登、布莱克、叶芝等诗人的引导下,“不断被两位诗人日常生活观察层面达到形而上学的甚至神秘主义的丰富性和深度所吸引,意识到那也是我创作新小说文体的方向”,大江健三郎将诗歌文体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并受到他们语言风格和叙事方法的影响,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完成了《燃烧的绿树》等作品。

        他还强调了始于陌生化的俄罗斯形式主义理论对自己创作的帮助,并在第一遍写小说时从不做修改,改稿时“从词语上,从文节、句子乃至更大的文章段落上”进行调整,但在“没有找到恰当词句的时候,把那些似是而非的形容词、形容句、形容段落全部删掉后,剩下的名词反而会呈现出确切的真实性。”

        大江健三郎在创作中常常采用当时流行的私小说的形式,但是他拓宽了私小说的范围,认为虚构和写实两种方法都可以是私小说的特征。但随着时间的推进,“采用‘我’‘BOKU’或者‘私’作为叙述者的叙事小说已经不能支撑不断深入扩展的灵魂主题”,他必须寻找新的创作方法,来充分表达自己,因此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不久宣布“封笔”。在探索出新的创作方法之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空翻》,确立了灵魂主题在创作中的核心地位。

        在这本薄薄的自传中,大江健三郎还讲到儿时的成长环境森林对他的影响、作曲家兼好友武满彻的榜样力量等等,这些都是他成为一名小说家的养分;讲到了具有代表意义的小说的创作过程,以及对他的意义,对于读者了解大江健三郎很有价值。即使仅从大江健三郎成为小说家的历程这一点来说,本书小小一本,却内容丰富,值得细细一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