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树
背靠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一批爱岗敬业的员工,外研书店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自成立以来就发展迅速,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外研社社会知名度的提升做出了贡献。三十多年来,外研书店滋养了几代外语学习者。当下,国家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实体书店呈现回暖态势,外研书店也不断创新、转型,成为一个新型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在探索中发展
建社不久,为了方便展示、销售书籍,推广本社产品和品牌,外研社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西院校门处开办了一个小小的读者服务部。刚开始,服务部只陈列了数十本外语书籍,有一两名店员。音像社1983年成立后,在北外东院平房区西南角也开办了一个小型读者服务部。随着两社的规模日益壮大,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两个读者服务部渐渐不能满足出版社的发展需求。而且,两社合并也已提上议程,将两个读者服务部合并,成立一家更大、更专业的书店势在必行。
1992年,两个读者服务部一起搬入北外西院南侧的一栋小楼(现北外国际大厦位置)内。由于两社还未合并,所以服务部相对独立经营,由院长办公室基金办主任李树祥协调管理。1993年8月,两个服务部合并,注册成立了北外图书音像商店,以独立法人资格走向市场。书店注册时拟定的名字是“北外图书音像店”,但正式批文下来,变成了“北外图书音像商店”。“商店”容易造成误解,1997年书店重新注册时将店名改为“北京外研书店”。
书店刚起步时只有八名员工,总经理为李树祥,营业面积也只有80多平方米。由于空间狭小,总经理办公室同时兼做业务室、财务室和休息室。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书店没有配置交通工具,员工从其他出版社进货,还需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因为没有库房,书店从外研社进货则需每天打单取书。就这样,一包包图书运回书店后,大家再一起卸书、上架。随着业务的发展,书店购置了第一辆微型面包车。很长一段时间内,书店的员工既是业务员又是装卸工,每天开车进货、送货、取货,经常早出晚归。
刚刚开业时,与很多其他店面一样,外研书店的经营理念和销售方式在现在看来是比较落后的。当时还是封闭式柜台销售,周末休息,中午还有午休时间。
畅销书《维克多英语》改变了这种局面,这是社长李朋义花费心思争取来的一部畅销世界的英语教学片用书,风靡全国,当年共计发行了75万册。读者为购书在外研书店前排起长队,中午闭店休息时,读者抱怨连连,因为他们是特意请假过来买这套书的,时间耽搁不起。于是,外研书店改为全天营业,周末不休息,封闭的柜台式销售也改为自选式销售。对此,员工毫无怨言,积极支持,他们的家属也利用空闲时间帮忙进货、卸货、上架。书店成立的第一年,即创造了五六十万码洋的销售额。
随着书店的快速发展,员工队伍也不断壮大。书店组织了对员工规范化服务的统一培训,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晨会制度、每日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外研书店的工作步入了更为健康的发展轨道。
扩展业务,步入黄金时代
1997年,外研书店进行了升级改造,由原来的一层变为两层,营业面积从80平方米扩大到300平方米。这时的外研书店分为两层三个销售大厅:一层南侧为音像厅,主营外语音像制品及光盘等;一层北侧为书刊厅,主营外语教材、教辅、一般工具书及考试类图书;二层为“精品阁”,主营原版小说、原版词典、经济管理英语、经贸英语、旅游英语、学术专著及其他语种图书等。书店的员工也增加到三四十人,分属于门市部、教材部、储运部等多个部门。
2003年,李朋义决定将读者俱乐部并入外研书店。读者俱乐部成立于1998年,主要工作内容是吸收会员、邮购图书,下设邮购部、信息部(会员服务部)、编辑部和网络部(网上书店)。为了吸收会员,工作人员广做宣传,最多时终身会员曾达到6万余人,其他会员为2万人。在经营中,俱乐部为会员提供了免费会刊、优惠购书、专版图书、短期培训及会员活动等多种服务。但是,这种经营方式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营成本很高,利润空间甚小。因此,将读者俱乐部并入书店,能协助减少其运营成本。
1998年,李朋义社长提出“以教育出版为中心”发展战略后,外研书店主动与京津冀地区的数十家大专院校建立了业务往来,不定期举办大专院校教材科科长会议,积极听取各学校负责人对书店工作提出的建议,得到了业务单位的认可。
所有学校的教材,书店都是送货上门。原书店门市部经理、教材部经理杨京玉提到过一次难忘的送货经历。有一年酷暑,他和同事各开一辆汽车,将几千套《新编大学英语》送往天津大学。不巧的是,杨京玉开的那辆车的空调坏了。在骄阳炙烤下,他开车在高速公路上往返了两次,大汗淋漓,几近虚脱。但是,当天下午4点多钟返回书店时,新的任务又在等待他们——承德师专急等用书。他们毫不迟疑,马上装车前往承德,到达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尽管当时已经筋疲力尽,但见到深夜中等待着的老师们,他们感到心满意足,一切疲劳都烟消云散了。
为了提升营业额,提高经济效益,外研书店还经常组织外出售书活动,工作人员的足迹踏遍了北京的各个大专院校。这些活动既方便了学生购书,又提升了品牌效应。此外,外研书店还积极参加各类展会活动,开辟各种渠道扩大销售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书店员工的辛勤劳动和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外研书店的口碑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慢慢建立了起来。
2006年,李树祥调离后,张同曙接任书店总经理。张同曙在外研社发行部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外研书店带来了人脉资源和一定的经济效益。2014年,张同曙调离外研书店,书店总经理由法务部主任王鸿接任。2016年,王鸿调离,总经理由副社长何皓瑜兼任。2018 年年底,付帅任总经理。
转型成为京西文化地标
2010年8月,为了配合北外国际大厦的建设,外研书店不得不搬出原址。书店先是在东院的图书馆经营了几个月,又在次年元旦,用三天的假期时间搬进了三环路边的临时板房,度过了几年艰难岁月。北外国际大厦建成后,学校和外研社决定将书店迁回。从做出决定到书店装修、搬迁、开业,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再一次证明了外研速度。2016年9月10日,外研书店重装开业。新店共上下两层,营业面积接近1000平方米。书店筹备过程中,团队调研了多家国内外优秀的书店,并最终确定了“古朴现代”的装修风格,即兼具历史沉淀感与现代简洁轻快感的设计理念。
新的外研书店在延续和保持外语特色的同时,新增了人文社科、亲子阅读、咖啡文创、艺术空间等区域,致力于打造成新型的多元文化空间和京西的文化地标。书店一楼主要陈列人文社科等大众图书,丰富的外国文学作品是一大特色;二楼的书籍均与外文有关,还专门开辟了一块亲子阅览区,里面有适合各年龄段儿童的精美绘本和原版读物。此外,书店设有200多平方米的咖啡厅供读者阅读、小憩。
重装开业以来,书店每年举办的文化活动超过百场,活动形式多样,涵盖学术论坛、文化沙龙、诗歌朗诵会、艺术展演、亲子阅读、主题画展等,并逐步打造了“致敬”系列诗会、“国际诗歌之夜”“费孝通思想研究讲坛”“午间有戏”等品牌活动。
2018年4月,外研书店成功走出校园,开办了第一家校外分店东升科技园店。此举也意味着外研书店将面向更为广泛的受众,逐步向连锁、科技、创新的综合阅读文化空间转型。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外研书店已成为广大外语学习者心中的圣地,形成了“在外研书店没有您找不到的外语书”的口碑。外语特色和国际化毫无疑问是外研书店的最大亮点。在书店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外研书店营业额节节攀升,从建店初期的五六十万元增长到现在的近7000万元,每年都超额完成销售和利润指标。如今,外研书店在提升经济效益之外,更是勇于创新、敢于超越,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服务功能,成为京西知名的文化地标,并收获了十大“最北京”实体书店、全国十佳校园书店、全国亲子阅读体验基地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