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3月11日 星期三

    钱锺书说《红楼梦》英译本

    郑延国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3月11日   09 版)

        【夜读笔记】

        1981年1月19日钱锺书致函宋淇,称:“前日忽得Hawks函,寄至The Story of the Stone第三册,稍事翻阅,文笔远在杨氏夫妇译本之上,吾兄品题不虚;而中国学人既为sense of style,又偏袒半洋人以排全洋鬼子,不肯说Hawks之好。公道之难如此!弟复信有云:‘All the other translators of the “Story”--I name no names-- found it “stone” and left it brick’,告博一笑。”(参观《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第113页,花城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

        据称,霍克斯对钱锺书的赞赏“非常高兴”,且致函钱,请求允许“引用”。钱锺书的这句话是一句罗马名言的反用。名言为“他开始看见的是砖头,离开时却已成了大理石”。他者,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是也。这位当年的罗马一把手,一声令下,倾国出动,化破旧简陋的建筑物为豪华壮丽的神庙殿堂,罗马旧城,从此一片新貌,一片灿烂,一片辉煌。后来罗马史学家苏维托尼乌斯撰《罗马十二帝王传》,记古罗马奥古斯皇帝自夸功业:他接手罗马,一座砖头旧镇;他留给后人,一座大理石新城。原文为拉丁文。历史的车轮行进到十八世纪的时候,英国人约翰生博士为了赞扬同胞德莱顿对英文诗歌和文学语言的积极改进,毫不犹豫地将这句名言移用到了这位诗人兼戏剧家身上。罗马文的名言在博士的鹅毛笔下顷刻变成了具有“软、轻、缓”三大特色的英文:He had found it (Rome) built of brick and left it in marble.

        两百年后,钱锺书在英国伦敦图书馆一度流连忘返。他一定读过约翰生博士的大作,而且将这句名言烂熟于心。再过几十年,他捧读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立马想到了这句名言,并且妙手一挥,易He为All other translators of the “Story”,改brick为stone,转marble为brick。

        这封信无疑凸显了钱锺书的博学与情趣,更重要的是彰显了钱锺书的一种翻译理念,即出发语转换为目的语,理想的转换者当以操目的语者为宜。霍克斯译《红楼梦》是一例,杨绛译《堂吉诃德》也是一例,钱锺书本人在《谈艺录》《管锥编》中有如雨后春笋般的片言只语的外译中更是一例。人或问:戴乃迭不也是英国人吗?惜乎她在中国生活的时间太长,耳濡目染,堪称完全中国化,与霍克斯已经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了。

        笔者将钱锺书反其意而用之的罗马名言反复推敲后,转换如是:“几乎所有的译者都以为自己捧起了一块巨石,一番辛勤锤凿之后,留下的却是片片碎石,唯独霍克斯例外。”拙译与信达雅相去甚远,单就字数而言,就比原文多出了整整三十个字。只是觉得译文与翻译文化学派领军人物勒弗菲尔的文本重写说法即rewriting有一点点靠近。

        香港作家、中文大学教授黄维樑先生偶然读到了拙译,称“既‘信’且‘达’殊不容易”。他的译文则是:“所得原著是云石楼台,既成翻译若瓦砾碎片,除霍译外,所有译本皆如此。”并称译文暗含“七宝楼台拆卸下来不成片断”。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戴乃迭曾专门撰文评论过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称:“二十世纪最出色的一部译著当数霍克斯所译《石头记》,译书中将中国文化娓娓道来,令人叹为观止。”(The Story of the Stone is one of great translations of this century. No other single book tells us so much about Chinese civilization.)又云:“西方读者之所以沉醉于这部中国名著,乃是由于霍克斯以最上乘的英语进行翻译所致。杨宪益和我的译本,窃以为难以望其项背。”(David Hawkes‘s superb achievement is to have made this Chinese masterpiece available to Western readers in excellent English. Our translati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by comparison I fear a mere crib.)(参见2015年第2期《英语世界》第54-58页)戴乃迭这种虚怀若谷的精神,时至今日,犹使人感佩不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