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史:插图本》,王泉根著,新蕾出版社2020年3月第一版,98.00元
文学史写作是检验一门文学学科是否成熟的至为关键的指标。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发展百余年,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就要结束时,王泉根先生推出了崭新的中国儿童文学史,这一标志性的事件为我国儿童文学学科的学术进步与学科地位提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儿童文学史:插图本》有两个创新,奠定了其文学史的突出地位。一是独立写作的第一部打通古今的“中国儿童文学史”,其中没有“现代”“当代”“20世纪”等任何时间段层面的限定。著述打通古今,从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历史资源与文脉传承,近现代的跨越式变革与外来影响,一直写到21世纪初叶的新发展、新作为,它以“史”的形式重新建构我国儿童文学观念,为基于儿童维度的中华文学遗产保护、传承、发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是对我国儿童文化研究的重要突破,为“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内涵注入了更为绵延、厚实、丰沛的文学与思想资源,它会从根本上促使我们改变学科研究理路与格局。二是“插图本”这一表达,强化了“图像”在文学史书写中的重要作用,增加了“史”的呈现的趣味性、真实性、说服力,“以图说史”丰富了文学史观念,尤其具有重要的文献整理价值,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示范经验。
这两点创新全部建基于王泉根长期的学术积累,建基于由他的儿童文学思潮史论、基础理论问题、学科建设、作家作品研究、儿童文学跨学科研究等多个层面确立的儿童文学整体观视域,而其中核心支撑的是他的文献史料功夫。迄今为止,王泉根对我国儿童文学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无人能超越。他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1989)、《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文论选》(1996)、《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2018)等均是我国儿童文学学科的基础文献资料,是他长期跟踪整理的收获,体现了一位学人的学科担当与学术使命感。
《中国儿童文学史:插图本》的另一个学术含量体现为其由王泉根个人专著,这保证了文学史书写的逻辑性、完整性、价值判断的一体性与有机性,如此系统的史书极好地映现了史家的德识与才学。正如儿童文学文类的独特性一样,儿童文学史的书写也有其自身的观念与专业要求,王泉根指出其密切相关因素有著作者的审美意识、历史意识、当代意识、儿童意识。儿童文学史书写的特殊难度又特别表现在“定义儿童文学”这个基础问题上,为此,王泉根认为要将儿童/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史放在一个人类文学/文化的大视野下进行考察,这其中,儿童观、民间文学、古代的童谣童话、发展中的文学概念与事实存在的文学现象等,均是研究中国儿童文学史必须考虑纳入的维度。作为一种“后见之明”的谱系“发明”,王泉根对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历史资源与文脉传承作了系统的梳理与阐释,如对古代神话文学、古代韵文文学、古代幻想文学、古代启蒙读物等与儿童文学的内在关系,古代儿童观对儿童文学的影响分析等,均极大扩容更新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内涵,标志着我国儿童文学学科观念的自觉与进步。王泉根在此领域搭建起的问题架构与文学史书写角度,为学界后续中国古代儿童文学史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史的体例上,本书也有新的理念统领与思想创新。著述从大的结构上,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分为“历史卷”和“当代卷”两大板块。历史卷从古代传统遗产,一直写到现代转型,清理历史问题,把握历史逻辑,十章内容既有对宏阔历史的精深穿透,又有要言不烦的重大史实陈述,更有标志性现象、重要作家作品、外来影响、理论观念等鞭辟入里的分析,章节结构与题旨设定均新意迭出,深刻体现出作者在占有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所作的审慎的、全面的、历史的、审美的判断。作为已经距离现在较远的书写对象,毫无疑问,“历史卷”的呈现越线索清晰、越细节紧扣、越内容丰满,则“史”的价值越凸显,在这一点上,扎实的文献发现与积累赋予了作者充分自由的书写空间。
“当代卷”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写起。虽为“当代史”,但著述首次在学界呈现了非常重要的新史料,极大扩充丰富了我国儿童文学既有的史述内容。如在“十七年”阶段,作者提出了1955年毛泽东主席的重要批示直接促成了20世纪50年代儿童文学的跨越式发展,作者又以编年的形式梳理了“文革”时期儿童文学的方方面面,这都是儿童文学史的重要突破。新时期以来四十余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儿童文学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作与出版现象丰富驳杂,气象万千,令人眼花缭乱。“史”的书写难度更在于我们就处身其中。对此,王泉根始终发挥其文献积累与长期持续研究的优势,突出“整体观”视域,从观念转型、系统工程建设、跨世纪斑斓图景、资本市场与互联网双重影响、中外关系、学术研究等维度清晰勾勒发展主线,作出敏锐的价值判断,捕捉真实的现象意义,为急剧变化着的“文学史”留下珍贵的记录与阐释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