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1月15日 星期三

    国学小常识

    桃符·门神·春联

    郑学富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1月15日   15 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诗中的桃符就是古人在过大年时悬挂在大门上的两块桃木板,以祈福灭祸;后来,人们在桃符之上刻画门神的像,以驱邪避鬼;再后来,就在桃符上书写对联,寄托美好愿景,一直发展到用红纸书写,就是现在的春联。

        古人认为,桃木有避邪作用。《庄子》曰:“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周代,人们就将长方形的桃木板悬挂在大门两旁,以避邪。《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山海经》说,在大海上有一座叫做度朔的大山,山上有一棵参天桃树,树冠蜿蜒盘伸三千里地,桃枝的东北方向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旁上有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专门监视那些恶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编织的绳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神荼、郁垒二神的形象,最早见于元人所著《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此书正面刻图,背面刻文,画中二神坐在桃树下磐石之上,袒胸露腹,面如猛兽,虬髯虎须,头上长角,手执桃木剑,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于是人们便将其名字或画像刻于桃符上,即门神。而作为门神,二神则是另外一种形象:神荼、郁垒身着斑斓战甲,威风凛凛,姿态神武,手执金色战戢,各立于左右两个门扇上。《荆楚岁时记》说:“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唐朝以后,人们又把李世民的两名爱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当作门神。据记载,唐太宗成就帝业其间杀人无数,即位后夜间多做恶梦,太宗非常害怕,就将这一情况告诉群臣。秦叔宝自告奋勇,愿与尉迟恭为太宗站岗。可是时间久了,太宗心疼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悬挂于宫门两旁,邪崇全消。此后,这一习俗传到了民间。《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中描写道:“(二将)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

        五代时在桃木板上开始书写联语,一般都是上题“元、亨、利、贞”四个字。后蜀主孟昶有一年别出心裁,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到了宋代,在桃符上书写联语比较盛行。陆游《己酉元日》诗云:“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斟。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春联书写在红纸上应兴于明代。潘宗鼎的《金陵岁时记》记载:“元旦,千门万户更易春联,以朱砂染笺,佳者谓之万年红。其制自明初始。”之所以写在红纸上,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热烈、吉利祥和。而其推手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说:“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朱元璋微服上街巡视,当他看到千家万户的大门上张贴着红彤彤的春联,大街小巷充满着喜庆的氛围后,非常满意。可是当他走到小巷深处的一家时,大门上却没有贴春联,询问方知这家原来是阉猪的,不会写春联,街坊邻居又不愿代劳。朱元璋当即为其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第二天,朱元璋再次上街巡视,专门到这家查看,却发现春联仍然没有贴出来,他不禁勃然大怒。这家主人连忙跪拜,小心翼翼地说:有人告诉我这是皇帝的御书,不敢轻易地张贴在大门上,我把它挂在堂屋后墙的正中,天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后,心中大喜,当场赐予这家50两白银。

        由于明太祖的大力倡导,南京春节贴春联蔚然成风,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写卖春联在南京蓬勃发展,一些文人们在春节来临之际,纷纷走上街头市场,摆摊设点,现写现卖。《金陵岁时记》记载:明初,南京水西门大街有一家撰写春联的专业户——孟家寿字馆,每当春节来临,到这里求写春联的市民络绎不绝。当时春节最时兴孟家书写“鸿禧”二字贴于照壁,“国恩家庆,人寿年丰”贴于门户。有咏春联诗曰:“人寿年丰鼓腹嬉,国恩家庆迓鸿禧,升平景象民安乐,尽说乾嘉极盛时。”

        清代,贴春联已成为人们辞旧迎新的著名民俗,春联的形式种类和文学艺术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如门心、横批、框对、斗斤、春条等等。《燕京岁时记》记载:“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新中国成立后,春联这个古老民俗形式赋予了新的内容,在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里绽开万紫千红的花朵,吐出新的芳香。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丰富多彩,又富有时代特征的春联,更加绚丽多姿。2019年春节,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曾写一副春联:“九州跨入新时代,万众欢呼大作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