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1月15日 星期三

    《河洛图》这部小说,最大的诚意在于作者努力地想要呈现数百年前,一个中原家族的发展图景。

    留余,中原文明的一个缩影

    赵瑜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1月15日   11 版)

        《河洛图》,李佩甫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12月第一版,58.00元

        作家李佩甫喜欢三个字的小说题目,《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最新的长篇小说,叫《河洛图》。三,生万物。近年来,佩甫老师颇衷情于命理及相数,所以,用三个字来表达小说的主题,大概是他费了周折后的一种推演。

        这一次,李佩甫把目光投向了中原的商业文明。这部《河洛图》所记录的,是清代河洛康家的一段兴衰史。

        做生意,从来都不是买和卖这么简单,生意首先是人际关系,其次才是交易。而李佩甫笔下的河洛康家,却是凭着嫁进康家的儿媳妇的一道小菜,开始了产业的积累。

        一个作家的笔下,除了有人物,有声音,还要有香味。李佩甫在《河洛图》里充分展示了他对食物的迷恋。小说中,河洛康家的少奶奶周亭兰的一手绝活,是从娘家学来的一道小菜,叫做“霜糖豆腐”。李佩甫这样捕捉那豆腐里的味道:“这道霜糖豆腐初看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就是一盘奶水白的豆腐,上面是一些网状紫红泛蓝的细沫沫。可吃到嘴里就不一样了,它刚入口是绵的、嫩的、甜的,入口即化;但顷刻味就变了,那是麻的、辣的,直蹿鼻,忽一下七窍生烟,只觉麻辣顶喉,一肚子的火苗乱窜;到了这时,你只要慢慢吸上一口气,立时就会觉得口、眼、鼻一片冰凉,壶玉满怀,全身通泰,打上一个大大的喷嚏,好舒服!”

        从一份小菜开始的康家饭馆,总是需要一个继承人。周亭兰为了培养自己的儿子康悔文,煞费苦心,一共给他报了三个班。首先,康悔文和一个管理粮仓的仓爷,学了一手的好算盘。其次,又和武艺高强的马从龙学防身的武艺,再有呢,又让康悔文的爷爷,培养出两个进士的康秀才,教他识文断字。

        而这位康秀才教给康悔文的最重要的的两个字,便是:留余。仔细想来,康秀才的教育方式,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他不注重成绩,而更看重自己的孙子的理解能力,这应该算是智商教育。他不注重利益,不在意孩子能有多快的计算能力,却努力培养他与人相处的能力,这应该算是情商教育。而最终,老爷子,让自己的孙子,到大街上去买五个字,分别是,仁义礼智信。到了这里,差不多算是一种价值观教育。

        相比较仓爷教授的算盘和马从龙传授的武艺,那么,康悔文的爷爷,这位老夫子所授的是认识,是眼见,是判断力。一个人有技术,有武功,终不过是能胜任某一个专项的工作,而如果要掌握一艘正在航行的商业大船,那么,识方向,辨风力,以及判断水流和地质,才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河洛图》中,女主人公周亭兰的一盘“霜糖豆腐”几乎成为一个比喻,它当然是一盘让人喜欢的食物。但是,这一份食物中,包含着一个家族数百年的诚意的积累。是的,“味道好”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是食材的选择,以及时间的投入。这些东西都暗藏在食物味道的后面,让大家知道,提供食物的这个女人,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也只有这样值得信任的人,才能做出如此让人有味觉依赖的食物。

        这是一个食物的两面,一面是食物的味道可以吸引那些食客,另一方面,是做食物的人的真诚和善意,让人对食物的味道有了自我想象的空间。有些味道是食物本身的,而有些味道,是食物没有,食客在食用的过程,自己补充上的。

        小说中的仓爷是一个长时间管理粮仓的人,他打得一手好算盘。好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年,周亭兰的儿子,少东家康悔文带着仓爷到陕西地界去收棉花,这仓爷隔着一间屋子,就能听出隔壁几个打算盘的人,哪一架算盘错了。

        这一下却惹出了是非,那户商家的当家的是个女人,叫金寡妇,她看上了仓爷,非要留下他。

        那当家的可是出了很高的身价,在小说里,李佩甫老师是这样描述她的求贤若渴的:“颜先生,我一个女子,出门办事诸多不便。我这里正缺一个总号大掌柜,想请先生屈就。身股嘛,就定五厘,你看可好?”

        然而,仓爷自然没答应她,他回话的时候,竟然是这样说的:“酒是好酒,菜是好菜。可惜呀,你这里没有霜糖豆腐。”

        这几乎是这篇小说的一个小高潮。仓爷最终并没有机会再吃上一次霜糖豆腐,而是吊死在陕西的客栈里。他用死的方式来为东家挽回了一些损失。

        仓爷对金寡妇说完那句“你这里没有霜糖豆腐”之后,金寡妇曾经一天三顿地给他送豆腐,然而,这些豆腐并没有打动他。

        为什么霜糖豆腐这道菜让他如此地守着自己的本分,不去贪图更多的财富呢。是因为,这做霜糖豆腐的人是一个有规矩有诚意的人。是的,一个食物只是一种口味,而一个人才是一种规矩的开始。

        康家少奶奶周亭兰对仓爷的这种“留余”的做法,最终的结果是,让仓爷至死不会背叛康家,哪怕是死,也要给康家的生意留出一些余地来。那么,这部作品在人物的这种相互的影响中,便完成一种价值观的交流和传递。

        《河洛图》这部小说,最大的诚意在于作者努力地想要呈现数百年前,一个中原家族的发展图景。作为一个现代文明的受益者,作家李佩甫仔细梳理了河洛康家有别于其他商人的地方,除了精明,除了敢于冒险,而中原人的那种屡遇黄河决口而形成的灾难思维,也是这康家发达的关键处。

        “留余”,本质的意思是,在每年的预算或者利润处,留下来一部分钱物,作为明年的预备。然而,在商业的延续和运作中,“留余”渐渐由单方面的给自己留一些预备物资,变成了,给相处的人也留一些利润空间,好让生意有长远的黏性。

        再后,这种生意合作的一种人性的做法,成为河洛康家的规矩,成为一种价值观念,再后来,成为康家的家训,成为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

        所以说,《河洛图》最为有价值的地方,不是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好,也不是作家李佩甫对生活细节观察得细致。而是,作家贴着历史的本质来书写,他在他的作品里,对一张桌子,一垄麦子,一棵杮子树,一声驴子的叫声,都充满了感情。哪怕是一个土匪,李佩甫也给予他人性的一面,甚至让女主人公对他念念不忘。这是一部小说,但同时也是作者对中原人的一种善意的刻摹。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坏人。然而,在这部《河洛图》中,作家李佩甫笔下的坏人,都是丰满的人物。土匪断指乔因为一碗“霜糖豆腐”而有了“义气”,没有将坏事做尽。而专门负责告密的官员宋海平,几乎差一点致康家于死地。然而,李佩甫却在小说里安排他成为一个戏痴,在说戏的时候,他是一个行家。

        正是因为李佩甫如此诚意地创作,才有了《河洛图》中的中原地区可靠的人性谱系。这些人商也好,农也好,官也好,匪也好,大多都在一个规矩里活着。而做得最为成功的河洛康家,无非是坚守着一个“留余”的远见。

        作家李佩甫在公开场合曾经多次说过一句关于创作的话,叫做“认识照亮生活”。而他本人也正是这样践行着这样的写作观念。他的这部长篇新作,给我们展现的河洛康家的图景,是生意上的事,也是人间的事。是成败,更是一种价值观的试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