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1月15日 星期三

    一个亲历者眼中的分析哲学“英雄时代”

    叶闯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1月15日   10 版)

        《20世纪分析哲学史》(两册),[美]司各特·索姆斯著,张励耕、仲海霞译,华夏出版社2019年5月第一版,276.00元

        早些年,无论是上课还是课下交流,当有学生来问,能不能推荐一本分析哲学的入门书时,我总是强调,学习分析哲学的最好方式,就是看一组讨论单个具体哲学问题的文章。比如本体论承诺的标准问题,本体论承诺到底是由量词来决定,还是由存在谓词或其他什么东西来决定。你会看到,有人声称,量词决定这个说法可能引起如此这般的麻烦或困难。此类情形或者由于其理论中隐藏着不一致,或者由于它可导出与一种普遍被接受的原则的冲突,或者它的成立需要一个实质性的但未经考察的前提,如此等等。于是,原来理论的支持者会出来修改这个理论,打各种各样的补丁,而原来理论的简单辩护者会出来说,麻烦也许不是真正的麻烦,或者是由于误解,或者是在找麻烦的过程中有论证上的瑕疵,或者论证中隐含地接受了一些本身更麻烦的前提,如此等等。在一系列讨论同一个问题的文章中所展现出的是一种你来我往,攻防格斗的场面。阅读文章将教会,或至少是使你体会这些人是如何“做哲学”(dophilosophy)的。阅读文章所给予初学者的训练,会使其获得一种洞察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原初觉得挺有道理的理论中,看到隐藏在其中的麻烦。这本来是我过去一直强调的学习分析的最好方法。我称这种方法为“课堂学习法”(课堂应理解为讨论班的课堂),与此相对的是“教堂学习法”。后者是建立在极端愚笨和极端聪明的两极对立的前提之下,极端愚笨者在概念上,也在事实上,不可能参与到其所学习的内容的批评和改进(如果批评和改进真被允许)的过程中。换句话说,任意时刻都不可能是那个时刻,他们能“做”他们所学习的。

        后来,我变得多少成熟起来,终于发现这样的强调或说教几乎没有什么正面的效果,它的直接结果只是把原本数量就不太多的想进到屋里来看看的人,推出了分析哲学的门。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的错。过分地强调这种直接的学习,起源往往在于忽略了两个事实:第一,确实存在一些已有的知识积累需要了解;第二,国内哲学系分析哲学的课非常少,没有足够的场合有效地补上这些知识的空缺,使得在另一场合的直接学习大打折扣。于是,近些年来,再有学生来问我,是否可推荐一本分析哲学的入门书,我的回答总是,你可以去看一下ScottSoames的《20世纪分析哲学史》。推荐它的主要理由有些是理论上的,有些是实践上的,大致有如下这些。

        一个最简单的理由是,确实也没有几本这样的书。分析哲学家大多没有专门写作自己领域历史的兴趣,特别是这种差不多算是通史的书。当然,对历史名人,或历史上重要的学派,还是有一些专门的书,比如关于逻辑经验主义的,或者关于弗雷格的。在现有的少数几本里面,这本书在我看来是最好的,用现在流行的套话就是“没有之一”。一些偶然的场合,也问过美国的一些分析哲学家,用学生们问我的同样问题来问他们,他们通常会推荐一本论文集,那种名人名篇的集锦。但是,只要他们推荐一本完全由一人来写作的书,差不多就是Soames的这本,并会声称,也有美国的大学,用这本书作为一些导论性课程的教材。我已经不记得当时问的是谁。为什么是这本?他的回答是,也许它不具有那种非常有趣的写作风格,但无论如何它肯定是最好的,且是最适合的。想想也是,罗素那么富有情趣的人,也没写出什么幽默的分析哲学,而只在他偶而到此一游的《西方哲学史》中才风趣了一把。真不能要求什么人能写出好玩的分析哲学。

        一本分析哲学的历史书有理由被推荐为入门书,还是要有些条件的。有一点在我看来比较重要,作者应该是这个历史的一个实际的参与者,并且因为自己有足够的资历,而与其所描述的历史人物有实质性的交往。作为曾经的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克里普克的同事,他有足够的资历来写这个历史。希拉里·克林顿写的传记的中文译名叫《亲历历史》,Soames当然也算是亲历了他所写的那段历史。有人会说,你这个条件好像是个无理要求,有点要穿越历史的意思。历史系的那帮人,也有写希腊史的,没一个见过柏拉图。不管怎么说,分析哲学确实是个例外,一个做分析哲学的人不需要穿越就可以在历史中。甚至,你在课上讲到的某个大人物,明天就来到你的课堂上,给你的学生讲一讲他其实是怎么想的,你们的老师讲得根本不对。说实话,分析哲学的旧账本好像真的没多厚,账本上常常会有一些活着的人。说大了天,分析哲学的全部历史直到今天也就四万来天。关键是,分析哲学是做的,并不只是看的。一个真正做这个历史的人,更容易把这个历史描述得准确到位,他切实地知道已经发生的那些,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的作者确实有这个资格和可能,写一部在这个方面能进入好书行列的作品。重要的是,Scott本人成功地实现了这个可能性,把这部历史写得很地道,写出了分析哲学本身应有的味道:问题是如何起来的,A是如何解决的,B是如何反对这种解决的,他们分别给出的理由是什么,这些理由所依赖的概念的或者逻辑的工具是什么。

        出来走走,偶尔也见到在门上写着“分析哲学”的,光瞅着那招牌,说不好门里的货靠不靠谱,风险还是有,读推荐的这本书入门,让初学者进对了门的概率毕竟要高高在上一些。在此,需要说明两点。第一,参与历史者写历史也有一个特点(不知道是不是缺点),此人也许经常不自觉地从他所实际参与的那段历史出发,来回溯发生在那段时间之前的历史。那些喜欢唯一正确或唯一客观的历史描述的朋友要小心,历史真的可以有不同的写法,真的是有“之一”的。第二,亲历的分析哲学史也许还会有,但这种以英雄为线索的写法可能不会再有了。这本书所写的这段历史,大家基本都是奔着一个目标来的,那可以叫做“用语言分析的方式来解决哲学问题”,其内容就是广义的语言哲学,一个是对基本哲学概念的语言分析,另一个是对语言一般性问题的哲学探究,如指称、同义性、语句的真值条件,等等。于是,有了许多著名的人物来统领着关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风格,这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或者说分析哲学的“英雄时代”。现在,时代变了,分析哲学再也没有一个被几乎所有人认可的核心诉求,以及公认的基础领域了。作为结果,分析哲学比历史中的那个时代更加宽容,无论是其所研究的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随之而来,尽管不是必然如此,大人物急剧地减少,更多的是研究自己领域中问题的专家。因此,如果将来写我们现在的时代,也许将不得不另寻它法。后面的历史可能要这样写,第一部分,X问题,第二部分,Y问题。

        一本通观的分析哲学的历史书,作者的资格应包括足够的视野,并且对于其所描述的多数问题与解决方式足够熟悉。本书的作者当然完全符合这样的条件。Soames不仅熟悉书中所描述的多数问题,而且,在非历史兴趣的研究中,他对许多历史上讨论过,并且现在仍在讨论的问题有独特的、并且是有影响的见解,其中包括但绝不限于指称问题、真理问题、命题的本质问题、索引词及其他语境敏感词项的语义解释问题、关于虚构对象的语句的语义及相关的形而上学问题、反事实条件句问题、二维语义学及相关的知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命题态度语句的语义解释问题。当然,加上他本人对分析哲学历史的兴趣和见解,这些都在他的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特别是他在语言哲学上特别的贡献,对一本其主要篇幅都在讨论语言哲学相关历史的书,显得特别重要。

        最重要的推荐理由来自于书本身的一个显明优点,即它的线索和陈述的清晰性。希望给推荐一本入门书的人,其中的一部分只是趴在分析哲学的门缝上朝里张望。通常,他们初始印象不太正面,分析哲学是被叫做“哲学”的这样的游戏,它要么是在讨论某种技艺或技巧,而不知道用它来干什么,要么,它真的是在谈一点儿正经的哲学事,可那也只是别人早都谈过的,通常,它谈得既不比那些历史上的伟大学派更新(除了换几个用来吓人的新符号),也不更好。于是,他们扶额庆幸没进这个门,并因此获得了某种优越感。读这本书有可能使这些朋友至少也舍得花点时间推开门看看。花这点时间八成是值得的,要么,原本的优越感因其重新获得而变得更加令人愉悦,或者,有可能部分失去的原本的优越感,将因这次阅读而得到补偿。希望找一本入门书的人,也有一部分真的想学点儿分析哲学,但他们通常的困惑或抱怨是这样的,你讲了一大堆这个理论被这个人找茬,又被那个人找茬,可我不明白为什么要为这些看起来没什么哲学涵义的问题来提出一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这本书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不但如此,它回答得到位,回答得清楚。它以非常清晰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哲学问题提出的动因,即什么推动(motivate)一个哲学家提出这个问题,某个很直观的、很自然的想法为什么解决不了所提出的这个问题。作为一本入门的读物,这种清晰性是至关重要的,对分析哲学的入门尤为重要。不过,据说相当流行的一部好书(准确地说,应该是深刻的书,相当多的人是为了追求深刻才进了哲学门)的标准是,除了一些大抵属于元语句层次的句子,比如“这个事情我们在下一章还要再讨论”,你根本不晓得其他句子真在说甚么。其深刻在于,挖掘其伟大意义,真理永远在路上。按这个标准,《20世纪分析哲学史》确实是失败的,可换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它的正常阅读大概只要求一个学期稍微密集点的课程(暂时略去个别需要时再阅读的部分,同时,重点部分加上一些补充的阅读材料),个人阅读因人而宜,总之是在一个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因此,完全不必被它的大块头所吓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