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活动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2月11日   02 版)

        《中国农村文化扶贫研究》从观念文化寻找脱贫抓手

        本报讯近日,昭通市星火文学学会创始人刘绍清主编的《中国农村文化扶贫研究》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系列研究”作品之一,旨在阐述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既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人文精神,从思想观念上焕发出战胜贫困的强大精神力量,更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实施文化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昭通属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在文化扶贫上,昭通面临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滞后、基层文化人才匮乏、文化扶贫精准度有待提升、文化扶贫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等诸多问题,特别是文化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制约昭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农村文化扶贫研究》从提升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入手,通过一篇篇理论研讨成果,激发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致富的信心决心。

        凌翼长篇文化散文复现赣鄱大地家国记忆

        本报讯11月27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江西省作协主办的凌翼文化散文《大湖纹理》《赣鄱书》作品研讨会在京召开。近年来,凌翼深入赣鄱大地,历时五年,行程三万多公里,走访赣鄱大地六十多个市县区,写下笔记一百余万字,创作出《大湖纹理》《赣鄱书》两部著作,使许多散落民间的珍贵故事、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得以披露,赣鄱大地的家国记忆得以复现。两部作品均以赣鄱地理、历史、人文为主体,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分别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与会专家认为,《大湖纹理》《赣鄱书》两书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全景式讲述了江西文化大省的生动故事,将赣鄱文化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在江西根壮苗红的形成原因做了深入探索。     (鲁大智)

        企业家王石携新作在首图讲述“怕和爱”

        本报讯万科集团创始人、企业家王石新作《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四十年》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日前,该书分享会在首都图书馆举行,“在改革开放第二阶段中,我们可以用改革开放第一个四十年积累下的经验、财富与年轻人有更多交流,让年轻人做得更精彩。”面对现场读者,王石在题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的演讲中有上述感言。在《我的改变》一书中,亲历改革开放四十年,体会到“人生至暗时刻”“万宝之争”带来内心冲击的王石,一反坊间诸多企业家传记围绕商业、成功展开的窠臼,用“肉身”“空间”“学习”“角色”“生死”五个关键词切入,回忆了他在时代变幻的商业大潮中的人生起伏,呈现了他对人生、文化、商业、社会等主题的思考,也针对外界加诸其身的若干身份标签、刻板印象逐一自我剖析,进而实现与读者在倾诉中的交流。                      (丁杨)

        李修文新作张扬中国散文传统

        本报讯11月30日,李修文携《致江东父老》在京举行创作分享会。《致江东父老》记录下落魄的民间艺人、与孩子失散的中年男人、过了气的女演员、流水线上的工人、不得不抛弃自己孩子的女人、爱上了疯子的退伍士兵,靠歌唱获取勇气的穷人……作家李洱认为,抒情是中国文学里非常重要的传统,李修文的写作重回中国散文的传统。北师大教授张莉补充说,《致江东父老》拓展了文学的实践性和写作领域,因为它和无穷的远方、戈壁滩、敦煌、沙漠在一起。《致江东父老》试图重抵中国散文的高度、深度和温度。李修文表示,之所以写作《致江东父老》,是“我要找回他们,写下他们”。        (鲁大智)

        百余人在北大出席《乡读手记》首发式

        本报讯12月8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博雅讲坛、乡读平台、浙江省淳安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乡情乡亲乡愁感读会暨《乡读手记》首发式”在北京大学北大书店举行,一百多位文化界、科技界、出版界人士以及北京大学朗读爱好者参加活动,《中国之声》主持人姚科、全国三八红旗手王芳、微贷网副总裁汪鹏飞、北大朗读协会学生等深情朗读了《嗨,你在》《念·想》《故乡》等篇目。感人至深《乡读手记》是王学武在“孝亲三部曲”(《亲疼》《亲缘》《亲享》)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以细腻、淡雅的笔调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采用原著阅读、著名主播专业朗读和新媒体共读三者联动结构的阅读方式,也是借助于新技术的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红娟)

        编者、作者、嘉宾共同推荐《新九叶集》

        本报讯“九叶诗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一个现代诗流派,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曾产生较大影响。《新九叶集》是诗人、译者骆家、金重以中国新诗和当代西方现代诗为大背景,在曾求学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坚持诗文创作兼翻译工作的诸位诗友中细筛出九家,精心编选其作品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诗文集。《新九叶集》之新,在于诗人,在于诗歌,也在于时代。近日,《新九叶集》九位诗人中的六位齐聚北京,与特邀嘉宾莫非、汪剑钊、薛庆国共同探讨诗歌翻译、创作与分享的多种可能性。“新九叶诗人”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每个诗人都既是诗歌的创作者,也是诗歌的翻译者。     (陈菁霞)

        李少君长诗《闯海歌》搬上音乐剧舞台

        本报讯12月8日,浸没式音乐剧《大海》在海南大学首演。由邓菡彬导演,根据诗人李少君获2019“中国长诗奖”的长诗《闯海歌》改编的音乐剧《大海》,以上世纪八十年代满怀理想的一代闯海人为原型,将跌宕起伏的时代潮涌浓缩在一个背着吉他走四方的主人公一系列故事之上。该据用音乐剧、话剧、相声剧、影戏、偶戏、舞蹈剧场、电影剧场等不同手法,用歌剧、山歌小调到电子迷幻、嘻哈说唱的多元又统一的原创音乐,营造了九个乐章的奇幻之旅。表演者和演区环绕观众,丰富的舞台假定性与戏剧想象力,让色彩饱满的历史和风土画卷往来穿梭。李少君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邓菡彬现为海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人艺话剧院艺术总监。    (欣文)

        《二条十年》借一地一城折射历史

        本报讯中华书局主办的《二条十年(1955-1964)》读者见面会日前在京举行,该书作者赵珩、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唐晓峰、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刘芳菲、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出席见面会。《二条十年(1955-1964)》追忆作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居住在东四二条的十年生活,为那个时代的北京留影和画图,虽然写的是一地一城,却折射出那个时代普遍发生的历史变迁。该书是赵珩首部描绘当代北京历史地理与胡同人物的回忆性著作,接续古代史地掌故著作的传统,记录了新旧交替时代的历史氛围。作者和嘉宾们围绕该书畅谈了许多有意思的话题并回答了读者提问。             (陈菁霞)

        图书《热爱》弥补同名电视剧不足

        本报讯12月7日,编剧宋方金创作的《热爱》(中国工人出版社)在京发布,中国工人出版社社长王娇萍及众多影视界知名人士出席发布会。《热爱》是一部都市题材小说,讲述当代青年从恋爱小天地步入婚姻新世界,在成家立业道路上演绎的一出快乐丰富的人生喜剧。据悉,这本书在各大电商上架之前,同名电视剧已经播出,不过内容有所删减。图书《热爱》的出版弥补了这一遗憾,从文本上保留了故事的全貌。                    (夏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