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山花》现象与路遥精神”引起评论界关注

    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2月11日   02 版)

        本报讯“路遥精神是当代文艺特别需要学习继承并努力实现的精神,而路遥的文学成长和精神成长与《山花》杂志分不开。《山花》与路遥既是一种现象,也共同孕育了一种精神。”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在近日举行的“《山花》现象与路遥精神研讨会”上表示,把这种现象的独特性和代表性总结出来,把这种现象的价值和脉络挖掘出来,把路遥精神的成长经历和其中的内涵价值讲清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统计,截止目前延川籍和从延川走出去的作家诗人,中国作协会员有十三人、省作协会员十九人,创作出版的各类文学作品集二百八十多部,其中既有获全国最高文学奖的路遥、史铁生、陶正,也有著名的老镢头诗人曹谷溪;还有获得冰心散文奖的海波、获陕西最高文学奖(柳青文学奖)的远村、厚夫。形成了路遥、史铁生、曹谷溪、陶正、闻频、海波、厚夫、远村等蔚为壮观的老中青四代作家群。延川奇特的当代文学现象,与1972年创办的文艺小报《山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原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著名诗人梅绍静等人都在《山花》发表过习作。有学者称此为“全国罕见的《山花》现象”,也有学者直接称延川作家群为“《山花》作家群”。

        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钱远刚认为,探讨路遥的文学精神,总结《山花》杂志的办刊智慧和经验,充分肯定《山花》杂志长期扎根农村现实沃土为文学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对推动文学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以“路遥的精神遗产”为题做了主题发言。她将路遥留下的精神遗产总结为三点:人民情怀、时代感知和艺术坚持。

        《山花》见证了路遥的文学起步,路遥在延川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少都发在《山花》上。一些评论家认为,《山花》和路遥的关系就像童年给人的影响一样,一个人开始接触文学时的经历对他一生的创作都会有影响,《山花》见证了路遥成长为大作家的过程。《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提到,《山花》对文学创作、文学人才的培养、文学素质的增强乃至社会风气的传播、地方软实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山花》对路遥有什么意义?”评论家李建军认为,在缺乏文化滋养的年代,《山花》点燃了文学青年们的激情,帮助他们掌握基本写作能力,起到镜与灯的作用。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李炳银进一步分析说,“《山花》对路遥的影响和支持,尤其是那些看不见的精神鼓舞在路遥作品中全都有所体现。”

        (夏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