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日籍解放军战士砂原惠的传奇人生。

    一生好景君须记,最是彩虹灿烂时

    高洪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2月11日   19 版)

        《血与心——日籍解放军战士砂原惠的传奇人生》,李昀著,新星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定价119.00元

        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帝国主义时代充满了炮火连天的战争;战场是男儿一决雌雄的舞台,戎马倥偬岁月里演绎出起伏跌宕的故事。漫画故事《血与心》所讲述的就是一名日籍解放军战士砂原惠的传奇人生,以及富有时代背景和特征的感人故事。

        打开百度百科,关于“砂原惠”条目是一段简洁文字:“1933年出生在日本九州地区福冈县,父母都是日本人,5岁跟随父母来到中国东北,日本战败投降后因无法返回日本,只得在辽宁省北镇县一户地主家放牛。1948年,砂原惠以‘张荣清’之名参加东北民主联军,跟随部队经历了辽沈、平津战役,并参加了朝鲜战争,后因身份被发现而调往东北老航校,成为在中共军队服役的空军、医疗、铁道等数以万计的日籍技术人员之一,1955年回到日本。”

        较之百度略显冰冷的白描,《血与心》展现出催人泪下的丰富内容。不过,在一幅幅图文并茂的画卷底层,隐含着一个令人焦灼的提问。而这个提问又恰恰来自砂原惠老人自身归属感的判断——每当夜晚睡前或清晨初醒,他都会在位于藤泽的家中问自己同一个问题:“我是一个什么人?从血脉上讲,百分百是个日本人;从心理上讲,15岁参加八路军,经历过辽沈、平津战役,又随军跨过了鸭绿江,毫无疑问是个中国的革命军人。”

        老实讲,这个提问在广义上并非主人公独擅,每一位《血与心》的细心读者在掩卷沉思之时,都可能发出一个由此衍生的提问:一个受到非正义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裹挟来到中国的“满铁”子弟,何以最终成长为寻求中国人民解放与反抗美帝国主义正义战争的忠诚战士?在这个传奇般的变化过程中,他的内心和精神世界里曾经历了怎样的“脱胎换骨”和“浴火重生”?

        之所以这样思考,是因为人区别于动物是有着复杂精神世界的,在激烈动荡的岁月里成长更是会酿就国家、民族乃至政治营垒交织和分别。况且,人也不是机器,不能用“傅里叶变换”似的“切换”将时空中的“时域”和“频域”做一个理科方式的挪移。关于“砂原惠之谜”——请允许我们姑且这样称呼他的精神转化与境界升腾的玄机——只能从时代背景与社会矛盾转化中求解。“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其中交织着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当日本战败投降,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之时,一名贫苦青年投身“无产阶级求解放、争自由”的伟大时代洪流,其实是最为自然的选择与带有某种必然性的归宿。由此,我们不但找到了“砂原惠之谜”的答案,也为砂原惠老人找到了晚年精神上安堵无碍的良方。

        《血与心》作为描绘砂原惠老人传奇人生故事的书籍本身,至少有两个可圈可点的创举值得一提。第一个,是首次用漫画形式表现了中日关系史上的真实故事。我们知道这在记录中日两国长达数千年的交通往来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方法创新,漫画表现形式与古往的刊刻印刷结合在一起,既保留了书籍在便利阅读、收藏方面的传统习惯,也迎合满足了青年一代对卡通类内容产品的兴趣偏好,有效拓宽了读者年龄层面,可谓老少皆宜、相得益彰;另一个,是开创了跨行业、跨业界、跨部门合作的典范,堪称众人拾柴、八方支援的结果。据知情者透露,这个漫画绘本加文字描述方式完成的新书,从创意立案经过讨论修改,再到定稿后的实操制作,完全是一个溪流汇合、共襄盛举的叠加过程。先是由人民中国杂志社王众一总编主持策划,并由签约漫画家独立创作完成书稿,过程中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帮忙穿针引线。出版阶段新星出版社在市场评估、作品推向日本市场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而在活动举办过程中北京市友协又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可谓编著、出版、宣介、推广个环节“通力合作的结晶”。

        此外,《血与心》也是“当代人写当代史,叙说当代人故事”的积极尝试。故事的主人翁在有生之年亲身参与了作品发布,与编著者、出版者、阅读方、评论方等各界人士一同讨论,从“主述”角度为作品提供反馈与印证,既使出版座谈会别开生面,也使所有参与者受益良多。而老人家自己也从有关自己漫画书籍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并由此产生出“百年之后,魂归故里”意义上的全新的思考。

        据砂原惠老人的意愿,百年之后他想将骨灰分别安葬,一半留在生养自己的日本九州故乡,另一半埋入魂牵梦绕的中国白山黑水——按照中国人的方式,落叶总归是要归根的。这个意愿与这个故事同样美好而感人,寓意出一个精神上的觉悟者超越了民族矛盾隔阂的深刻寄托。

        小稿付梓之际,让我们把苏轼的诗句敬献给《血与心》故事的主人公,借此帮助他老人家回望自己走过的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须知,相对于大千世界个体生命常常是渺小的,但个人生涯一旦与时代潮流顺应,就会迸发出绚丽的火花,为伟大的历史画卷描摹出自己惊天地、泣鬼神的那一道彩虹。这个道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如此,在和平发展的年代亦是如此。或许,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昭示的真理,也就是中日两国在正视历史前提下携手共进走向新的未来的真谛吧。

        我望着西北天边喷薄绽放的晚霞,合拢七彩绘制的《血与心》,如是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