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高速发展之下,高质量发展没有成为少儿出版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便导致了出版行业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出版资源和图书零售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本大举进入少儿出版市场之后,这种情况更加突出。二是,跟风出版、重复出版成为普遍现象。三是,少儿出版所检测的码洋中有相当比例的无效码洋。可以说,这些问题已成为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
    ■尽快形成与著作权人和电子书生产单位之间的良性合作机制,持续丰富电子书品种,争取有更多的电子书在各大阅读平台上架。同时,以策划制作优质线上数字化资源为重点,以纸质图书加印二维码为入口,提升纸质图书品质,扩大线上数字化资源的营收。进一步拓展线上知识付费业务,将优质内容与线上渠道对接。

    精耕细作:明天出版社融合发展的理念与路径

    傅大伟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0月16日   06 版)
    傅大伟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词,而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各个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以融合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是我们出版业突破自身瓶颈,实现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近年来,明天社高度重视融合发展问题,努力在出版融合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希望能够尽快取得突破。

     

        规模增长不等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就这一点来讲,我们出版业只有出版高质量的图书产品,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文化供给。

     

        少儿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认识,一是出版高质量的产品,二是出版行业高质量的效益。高质量的产品也具有两个内涵,一是图书产品的内容具有较高的质量,能够取得突出的社会效益,为出版者带来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二是图书由于其内容不可替代的价值,使它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长命书。

     

        但在实际出版工作中,为了实现出版规模的增长,我们很多时候所采取的策略是背离我们的初心的。在市场竞争渐趋激烈的情况下,产品推出的周期越来越短,一些机构短时间推出新产品的规模令人吃惊。工匠精神匮乏,必然导致我们的长命书日渐稀少。在少儿出版市场持续繁荣的背后,我们应该追问一下自己:在这个难得的童书市场的黄金发展期,我们这一代少儿出版人究竟能够给我们的后代子孙留下多少可以传世的高质量童书?

     

        过去十几年,少儿出版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但由于认识不到位,也就导致了高速发展之下,高质量发展没有成为少儿出版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便导致了出版行业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出版资源和图书零售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本大举进入少儿出版市场之后,这种情况更加突出。二是,跟风出版、重复出版成为普遍现象。三是,少儿出版所检测的码洋中有相当比例的无效码洋。可以说,这些问题已成为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

     

        迫在眉睫的选择

     

        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简单用一句话来说的话,就是实现图书“内容为王”下的高单品效益。图书出版业的高速发展没有带来图书高质量的同步演化,很大问题就是在于过去一段时间,出版一直在“内容为王”“营销为王”“渠道为王”这些理念上摇摆,从而遗忘了一个本质问题,那就是出版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在图书产品上。而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知识与信息的载体、传播等方面的巨大变化,融合发展则为开拓图书出版的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新价值提供了发展的新路径。

     

        融合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给出版业提出的新时代命题。就传统出版业来说,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迭代更替的长期过程中。原来由单一纸质图书呈现的内容,也许不久会有大量多样化的介质给予呈现。即使传统的纸质图书,未来也会大量使用互联网技术增加其附加值和自身的传播力。此外,在传统纸书的营销和推广方面,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少儿出版融合发展三模式

     

        目前,少儿出版的融合发展大体有三个模式:一是,内容与技术的融合;二是,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三是,出版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图书内容拥抱互联网和新技术的过程,其主要提供的是一种用户的体验。这里我强调“过程”这个词,有两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在强调新技术的重要性。例如,我们现在手机上都有抖音、微信等软件,这些APP的出现是建立在4G技术之上的,换句话说,没有4G就没有这些APP。对于图书来说,其所依附的新技术,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第二重意思是,图书所拥抱的新技术在用户体验上仍然是不够的。比如目前VR内容制作困难、成本也高,VR头戴设备有眩晕感等,传统出版与新技术融合得不够深、不够透的问题亟待解决。

     

        线上与线下的融合现在做得比较多一些。比如,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与南方出版传媒合作的“绘本入园”项目。它用线下搭配线上的新零售借阅模式已经吸引了全国6万家幼儿园入驻。再比如,作家常怡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写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故宫里的大怪兽》便改编成了舞台剧,开启了全国巡演之旅。该剧首演以来已上演近20场,平均上座率高达98%。线上与线下场景的融合打通,不仅打开了图书营销的新的流量入口,也为图书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多重要的路径。

     

        出版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人们常称为“出版+”,尤其是出版与文化、教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大家对此并不陌生。现在一些出版企业在尝试的“出版+旅游”的文旅融合,就是凭借出版企业的优势,打造关联产品的新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涌现出“出版+人工智能”等的一些新模式,也为出版的融合发展带来了新启发。

     

        明天社的融合发展探索

     

        近年来,我们社将出版融合发展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着力在图书产品的数字化和多媒体化,以及充分利用数字互联网平台开展营销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出版融合发展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为适应教育类图书市场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社先后与多家互联网数字技术公司和平台合作,在部分教育类图书中增加了二维码,用户通过付费扫码的方式来获取微课视频、学习答案、拓展训练等数字化资源。针对在零售市场销售的图书,我们先后与亚马逊等多家网络平台展开合作,陆续上架了多套电子书产品,并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由我们社负责运营的山东学前教育网已在全省17个地市建立起2000多人的通讯员队伍,子平台“山东省幼儿园课程研修平台”注册幼儿园9000多所,注册教师近5万名,现有教学视频300余部,其微信公众号粉丝数已达10万多名。

     

        在微课刚刚起步的初期,我们和几个绘本馆合作,邀请一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做直播课,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有1500个微信群同时转发收听,用音频+图片的形式,针对绘本馆的馆长和孩子家长现场直播了课程,实现与作家相关的图书销售达18400册。

     

        我们出版的一套20世纪世界儿童文学名家作品系列,在其中一部作品改编成的电影上映之际推出团购,一个微信号两天团购了3万多册。我们出版的一套名家绘本,一个微信号五小时团购了7100册。我们出版的另外一套儿童文学名家作品,和两个微信公众号进行合作,开展为期一周的团购,总销量近2万册。

     

        2018年9月,我们与一家网络平台合作的书香少年读书会项目,邀请8位作家参与课程,课程采取知识付费+图书销售的模式,通过视频或音频的方式给孩子们提供线上课程,一次活动共销售近16万本图书。2018年我们通过在书中增加二维码,为我们的一套重点畅销书提供音频内容,使纸质图书直接增值,增加了5000万元码洋的销售。

     

        通过以上这些重点融合发展项目的实施,我们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意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原有的光盘类介质的数字多媒体产品面临彻底被淘汰,与比较大的网络数字平台进行年度合作后缺少线上资源,数字出版工作流程不规范,编辑队伍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数字版权的签订与平台销售是否向权利人提供预付金存在诸多矛盾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出版融合发展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短板,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

     

        在出版融合发展方面,我们的工作重点还是要发挥出版社的内容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与著作权人和电子书生产单位之间的良性合作机制,持续丰富电子书品种,争取有更多的电子书在各大阅读平台上架。同时,我们还将以策划制作优质线上数字化资源为重点,以纸质图书加印二维码为入口,提升纸质图书品质,扩大线上数字化资源的营收。

     

        由于依托于互联网商业营销模式的创新令人目不暇接,变化迅速因此紧盯营销模式的融合创新是做好出版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线上知识付费业务,将优质内容与线上渠道对接,继去年与网络数字平台的书香少年项目合作成功后,今年会推出其他的一系列项目。另外,我们还将继续加强自媒体建设和运营,发挥多个线上信息发布渠道对优质图书的宣传和推广作用,让读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图书、分享图书,以促进图书的销售。

     

        融合发展要求传统纸质图书的编辑要向产品经理转型,这个转型需要编辑树立起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理念,需要编辑提高相关的业务素养。在这方面,我们的编辑人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举一个例子,有一天早上我看到今日头条一条有关任正非的推送,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套历史绘本的推广,下边的阅读一百多万,回头问了一下我们社这套图书的负责人,得知这个推送卖出去了几千套书。也是前段时间的一天,我们的编辑有个项目想和抖音合作,他们与抖音联系的结果却是要支付广告费。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结果?恐怕就是在于我们有的编辑缺乏创新意识,认为融合发展就是要砸钱。从这个角度说,着力打造复合型全媒体人才,促进适应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需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适应出版融合发展的人才的培养,鼓励编辑主动掌握新的技术手段,实现由传统编辑向“现代编辑”的转型。

     

        (本文作者为明天出版社社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