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9月25日 星期三

    双重视角的童年生活呈现,才在呈现童年多重面貌和成长多重力量的同时,袒露出“中国式童年”苍凉斑驳的真实性。

    《像雪莲一样绽放》:关于成长的多重面貌

    李学斌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9月25日   16 版)
    周晴
    《像雪莲一样绽放》,周晴/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6月第一版,28.00元

        在“上海儿童文学新十家”写作群体中,周晴以儿童小说创作见长。她的作品通常立足当下描述城市童年百态,现实感很强。都市风情、网络空间、家庭生活、少年心事……是周晴儿童小说喜见的题材范畴和情节背景。也正因如此,故事内容的现场感和生活场景的近距离,时常赋予周晴儿童小说动感时尚的“海派”风貌和疏朗晓畅的“亲和”效应。这一点无论在她多年前的《爱上QQ》系列里,还是新作《像雪莲一样绽放》中,都可谓一脉相承。

     

        《像雪莲一样绽放》是一部颇具个性的儿童小说。其独特性首先在于小说内容层面的丰富、饱满。故事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初中女生夏贝暑假前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不复杂的情节结构中交织了深浅各异、浓淡不一的五条线索:夏贝和藏族女孩阿炼从线上到线下,由虚拟到现实的友情交往,揭示了一群西藏孩子的求学之艰和心灵之困;援藏女教师与儿子之间从隔阂、排斥到交流、和解的过程,映照出家庭亲情与人间大爱相悖相融的情感轨迹和人格境界;外公历时十年攀登、游历后义无反顾的梦想实践,写出了一个仁爱长者的坚韧和执着;夏贝与欣怡、魏凯由迷茫、黯然到激奋、欣悦的网页设计体验,写出了生活给予少年的心灵启迪、精神馈赠;而在这其中,最核心的,则是夏贝陪伴外公进藏途中所经历的情感震荡与心灵省思。正是这种关涉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思索,召唤了夏贝和同伴“雪莲般绽放”的爱心行动,促发了几个都市少年的心灵成长。

     

        基于这样的情节结构,故事最后,夏贝们精心选择的网页设计主题就具有了深刻含义:成长是一种生命的全方位绽放。这种绽放与环境、视野、爱心、关切、责任、信念息息相关。它既是“知”的扩张与绵延,也是“行”拓展和实践,更是“知行合一”的生命画卷。具体到小说里,一方面是阿炼等藏族孩子爱心牵引下的梦想放飞;另一方面则是彭老师、外公等精神感召下,夏贝们的精神成长。

     

        氤氲在这样的情节结构中、情感氛围里,小说也显出了四个层面的价值。

     

        首先,小说中从上海到西藏的跨地域校园叙事体示了“童年”的空间性。

     

        童年既是一个时间性、生理性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性、文化性概念。在此基础上,童年往往在时间维度上体现出空间的并置关系。这样的空间既是自为的,也是自在的。它表达容纳、安置,也提供聚集和庇护。换句话说,不同地域文化孕育、催生、建构着不同的童年面貌。它一方面让我们认识到了童年的空间性存在,即不同童年背景下有不同的童年形态、童年生活、童年愿景;另一方面,它也昭示着童年的时间性遮蔽——以一种童年形态遮蔽,乃至置换了许多未曾辨识和命名的童年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部作品只描述童年的即时性,而忽视童年的空间性,就很难表达今日城乡差异的多维度“中国式童年”。《像雪莲一样绽放》较好地规避了这种局限。

     

        故事里,以阿莲为代表的西藏墨脱孩子的童年显然不同于都市少年夏贝、欣悦和魏凯的童年,这两种童年以不同的空间形式并置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现实中。小说中,正是这种双重视角的童年生活呈现,才在呈现童年多重面貌和成长多重力量的同时,袒露出新媒体时代“中国式童年”苍凉斑驳的真实性。而这恰恰体示了童年“空间性”的形象表达。

     

        其次,小说通过阿炼、夏贝自助自为的行动实践阐释了童年的主体性。

     

        小说中,藏族女孩阿炼的主体性既是网络世界里的善良、自信,也是现实生活中的敏感、热忱;都市少女夏贝的主体性则在于与阿炼网络交往、陪外公藏地旅行时从自发到自觉的友情承诺和诚挚省思;墨脱班女孩的主体性是艰难求学中的坚韧、乐观、自助、感恩;个性男孩魏凯的主体性是怨怼母亲的刻意自闭与心结缓释后的积极行动……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童年所特有的自由原则、自主意志,以及其中熠熠闪烁的新媒体时代自在自为、昂扬向上的童年精神。

     

        小说中孩童与师长间的情感交汇,表达了生命成长的“复合效应”。

     

        童年成长的轨迹从来不是直线延伸的单一形态,而是家庭环境、社会氛围、教育影响、自我塑造等多种力量的合力结果。小说里,夏贝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都市女生,可陪伴外公的一趟藏地旅行,让她经受了心灵的震颤和精神的洗礼;与此同时,阿炼和那些墨脱班的藏族女孩,则在彭老师母亲般的关爱和陪伴里,获得了前行的动力、鼓起了梦想的风帆。这样一种源自爱心的情感抚慰、精神牵引融合进藏族孩子雪莲般纯洁、坚忍的生命属性,共同缔造了她们精神成长的内在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经由阿炼、夏贝、欣怡、魏凯,以及外公、彭老师等形象塑造,不仅表达了自我塑造、自我省思之于成长的意义,而且呈现了爱心陪伴、精神感召对于成长的价值。无疑,这是一种童年成长的“复合效应”。

     

        面对成长中的生命,榜样的力量不止是垂范、导引,更在于感召和熏染。那种润物无声的弥散和潜移默化的浸润所带来影响和塑造,是任何耳提面命、语重心长的教诲都无法比拟的。故事里,也正是外公经年不移的坚持和彭老师“抛家舍业”的守护,让夏贝、欣怡、魏凯等都市少年和阿炼等藏族孩子才明白:生活有多种可能和趋向,生命有不同面貌和意义。面对生活里的诸多选择,“如果能让自己的选择成就他人的幸福,让别人的日子因为你而更加美好,哪怕只是多一种经历,多一点付出,都可能有意外的惊喜和感动。”毋宁说,对于涉世未深的都市少年而言,这该是何其深邃的心灵颖悟、成长启迪。

     

        作为切近现实的儿童小说,《像雪莲一样绽放》中,阿莲的诚挚渴望、彭老师的热忱守护、外公的执着前行……作为核心情节铺陈并营造了夏贝、欣怡、魏凯对生命价值的思索,对人生意义的叩问。这让作品脱出了单一人物纪实和纯粹藏地写真的惯常脉络,显示出“复合性”成长小说多线并行的叙事面貌。这一点在周晴的儿童小说创作中是仅见的。在笔者看来,这既是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也显示了作者儿童小说创作自我突破的某种气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