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8月14日 星期三

    记录仍在黄土地上歌唱的民间艺人

    音乐记录电影《大河唱》同名新书在京首发

    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8月14日   02 版)

        本报讯8月8日晚,音乐记录电影《大河唱》官方授权图书在北京英皇电影城举办了新书首发式暨观影会活动,活动邀请到电影导演柯永权和音乐总监、知名音乐人苏阳来到现场,与现场一百多名读者、乐迷、影迷一起交流互动。

     

        什么是陕北说书、秦腔、皮影和花儿?苏阳的音乐是从哪里来的?这些民间艺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希望是什么?民歌和我们生活的土地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民歌的未来又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在电影书《大河唱》中有较为深入的讨论。

     

        提起拍摄《大河唱》的动机,苏阳说,“我特别关注民歌是怎么编出来的,这些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他的希望寄托在哪里?他为什么而生活?电影中、书中的陕北说书匠刘世凯、民营秦腔剧团团长张进来、皮影班班主魏宗富、回族花儿歌手马风山,代表了一批还在黄土地上歌唱的民间艺人。”初做导演的柯永权提起《大河唱》的创作也是很感怀:“在做这片子之前,我跟这个片子的所有元素都没关系,因为我是广东人,生活在海边,且未到过西北,也没有看见过黄河,之前也不知道苏阳是谁。”但创作《大河唱》的三年特别重要:“我们这些年轻人用了三年时间去追问,或者说去重新认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因为我们之前没有对这片土地投入太多的情感和注意力。”图书策划人涂涂也非常感怀出品方为了这个小众题材千万级别投入的“浪漫”,一接触到这个项目就坚定了要做的信心:“去年我第一次知道了这个电影的拍摄过程,当时就非常震惊:居然会有一个电影公司投入上千万来做一个民间音乐的纪录片。在我看来这几乎有一点不敢想象,所以我第一反应就是我能不能把这个题材拿过来,做一本很棒的书。”

     

        柯永权还专门为《大河唱》的电影书写了一篇名为《寻找一条大河》的文章,记录了自己寻找黄河的过程。柯永权说,这可能是一个关于我个人寻找的故事,我的文章大概就讲了这个过程。涂涂坦言:“做这本书,就是希望能从影片未能抵达之处展开,更为翔实地记录四位艺人的生活与故事,并对四种生长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民间艺术——秦腔、花儿、说书和皮影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解读。”与此同时,图书又以非虚构的创作手法,把《大河唱》电影的拍摄过程一一还原,不失为一批年轻人对藏于民间的中国元气和中国精神的探索之旅。   (夏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