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问世至今,关于作品的主题有很多讨论。“水浒”二字,原出于《诗经·大雅·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这本是周王朝开基立业的颂歌,洐及《水浒传》,前人自然亦将此书的主题比附于对王道兴废的思考。李卓吾目之为宣扬“忠义”的颂歌,金圣叹以为暴露了“乱自上作”的政治现实,鲁迅将之概括为“国政废弛,转思草泽”的理想……
不过,对大多数人而言,读《水浒传》,是奔着快意恩仇的英雄好汉们去的。人们津津乐道于武松打虎的惊心动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痛快淋漓,对一百单八条好汉的名号如数家珍。今天读者的眼中,《水浒传》的魅力主要来自于作品中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在《齐裕焜讲水浒》中,齐裕焜先生讲述的重点亦落在《水浒传》中“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作者通过细致入里的文本分析,还原了《水浒传》中纷繁多样的人性。
且看齐裕焜先生对小说中一个“鹤立鸡群”的反面人物黄文炳的分析。黄文炳在小说中出场不多,对他的描述文字不足三千字,散见于三个章回中。在这些零散片断的文字叙述之中,齐裕焜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人物所呈现出的人性之中对于权力的强烈欲望。黄文炳是个赋闲在家的小通判,住在远离权力中心的小地方,却一心想通过巴结蔡九知府再入仕途,而蔡九的背后是位于京城权力中心的蔡京。宋江酒后在浔阳楼题诗,黄文炳一见,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帮助他进入权力中心的绝佳机会,他心思细密、步步设计,先是将宋江题诗与京城童谣扯在一起,又戳穿宋江装“疯”的计谋,再唆使蔡九给蔡京写私信,复又识破戴宗的假信,最终逼得梁山好汉劫法场,宋江无奈上了梁山。黄文炳为了一己私欲就要害人的确是“有罪而可恨的”,但《齐裕焜讲水浒》也指出,他罪不至死,作品正面描写梁山好汉对其“剜心炙肉”的场景,未免“过分残忍”了。
《水浒传》极力刻画的自然是梁山英雄的形象。英雄的荣光世人尽收眼底,但英雄也是凡人,自不免暴露出人的局限性。鲁智深代表的是人性的“真”,是“真实的自我”,然而这“真我”终敌不过现实的碾压,“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而林冲的“善”成了他人性中最大的弱点,他的一再隐忍最终导致了其命运的悲剧。
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最能显示人性之复杂的莫过于宋江。宋江是真诚的,他“担着血海也似干系”义释晁盖,事父至孝,事友至信,对皇帝更是始终毫不怀疑,真诚而近乎天真地喝下了天使送来的毒酒。宋江亦是善良的,他同情流落郓城的阎婆母女,得知了婆惜与张文远的奸情亦没有起杀心,在婆惜步步紧逼下才不得已杀了她。但宋江有执念,这个执念便是“招安”,而“招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忠义”辅国、青史留名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首先要壮大水浒的声势、扩大水浒的影响,为此他“设下毒计”,赚秦明、卢俊义上山。故事的最后,宋江的执念走到了极端,他自己误饮了天使的毒酒后,担心李逵再去啸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竟特意派人将他从润州叫来,也让他饮下了毒酒,这委实让人难以接受。在宋江的身上,我们既看到了人性的真诚、美好与善良,也看到了人性中偏执而几近于荒诞的一面。
《水浒传》中有许多如“芥豆之微的小人物”,在市井中讨生计的少年乔郓哥“稚气又老练”、何九叔与九嫂通透又圆滑、李小二胆小却机警,他们的身上有市井细民的乖觉、世故,却也时时体现出人性的善良与美好。乔郓哥怕武大吃亏为武大出谋划策,何九叔保留了潘金莲与西门庆杀人的重要证物,李小二在酒店留心打探与恩人林冲相关的信息,尽管他们都是作品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丝人性的光芒。
阎婆惜、潘金莲与潘巧云是“不幸婚姻中生长的恶之花”,在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贪婪、愚蠢与堕落,也看到了人性的压抑、扭曲与变态的释放,从而在批判其人性泯灭之时,也同情她们的不幸,理解她们的委屈与怨怼。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一观点大抵是针对“水浒”暴露人性丑恶以及“三国”揭示权谋奸诈而发。但读罢《齐裕焜讲水浒》对英雄好汉、“庙堂奸邪”“市井众生”的人性还原之后,总觉得内心升腾起的不是对人性黑暗的恐惧与厌憎,反而更多的是一种对人性的悲悯与敬畏,这或许正反映了《水浒传》作为“人的文学”的动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