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7月03日 星期三

    为文之道二题

    顾农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7月03日   15 版)

        文章四病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字蔚宗,398~445)生活于东晋、刘宋之际,他晚年有一封与诸甥侄书,曾被收入《宋书》本传,现在又列于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之末。在这篇带有遗书意味的文章中除了其他内容之外,有许多篇幅讲他文章学方面的意见。关于写文章,他是相当自负的,也确有很高的实践水平和理论见解。

     

        文中提纲挈领的一段写道:

     

        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累……常谓情志所讬,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

     

        范晔对为文之道体会甚深,这里指出的四条都是最容易发生的病累:

     

        “事尽于形”,指只是死板板的记事,缺乏文外高致,引不起读者的感发与联想。这种板滞的行文因为缺乏飞动之致而没有多少生气。

     

        “情急于藻”则是指因为急于表达主题而失去抒写的从容。史传特别是文学作品的主题无须大声疾呼,读者欣赏的是作品芬芳的文采和金声玉振的音韵之美,至于隐藏于文笔中的思想情感,读者自能领会。

     

        “义牵其旨”,说的是作者原来要表达的意思被一种外在的流行观点所牵制或劫持。范晔主张一个作家应能独抒己见,不为流俗所左右。

     

        “韵移其意”,范晔一方面主张为文要讲究音韵之美,而更其强调不能因为迁就音韵的规则而影响原意的表达。“意”比“韵”更重要。与诸甥侄书又道:“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年少中谢庄最有其分,手笔差易,文不拘韵故也。”这几句话再次强调只有既深通宫商、清浊,而又能“文不拘韵”,才是真正的高人。不懂音韵是门外汉,因为讲音韵而影响原意的表达,则是迂腐的形式教条主义者。要掌握技巧,更要超越技巧。

     

        一千六百多年前范晔批评过的这四种毛病,至今仍然是写文章时常常容易犯的,必须下决心治疗,更好的是早早的地就来预防。最怕讳疾忌医,以致诸症并发,一病不起。

     

        为人作序

     

        出书之际请人为作一序,乃是常见的事情。写序的一般来说总是比作者资格老,年纪大,名气也大;但请与被请,其实都有些难处。

     

        替别人写序,如果不是对空策,须认真读那原稿,并且确有所见,这很费工夫,而且说好话还比较好办,提出批评就比较难。所以最好不干此事。我一共只写过两三篇,因为是很熟的过去的学生,情不可却。其他一概敬谢不敏。

     

        因为深知作序之难,所以我出书从来不请人写序,不必让别人为难。自己写也可以有话则长,话少则短,不要吹牛皮即可。

     

        关于序言,古人有两段话说得最好,抄录如下: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书不当两序》)

     

        “板桥诗文,最不喜求人作叙(按“叙”“序”二字相通)。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为可耻;求之湖海名流,必至含讥带讪,遭其荼毒而无可如何,总不如不叙为得也。几篇家信,原算不得文章,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何以叙为。郑燮自题,乾隆己巳。”(《板桥家书·题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