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代跋沉思欲言何?

    ——《一代宗师马君武》后记

    苏青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6月26日   10 版)
    《一代宗师马君武》,郑公盾编著,郑维整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6月第一版,88.00元

        《一代宗师马君武》终于出版了。作为曾经的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暨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总算兑现了当年的诺言,卸下了压在心头长达5年之久的重负。对这本书的付梓,我想至少有4个人应该被人们记住。

     

        首先当然是马君武先生。说到民国时期的教育家,史上有“北蔡南马”的说法。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力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而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使得他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同享盛名。但是,尽管同为著名教育家,都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蔡元培做过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马君武做过北洋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为今天的人们所熟悉,而马君武却少有人知。个中的原因固然复杂,但我想,恐怕与这两人分别主政的北京大学和广西大学的名气高低过于悬殊不无关系。蔡元培把北大办成了全国的学术和思想中心,自然名垂千古。而马君武在南蛮之地白手创建广西大学,并两度出任校长,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开创了广西大学抗战时期的黄金时代,不仅为广西的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对整个华南乃至西南的教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样厥功甚伟。从这点来看,出版《一代宗师马君武》,让今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马君武,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是这本书的作者郑公盾。郑公盾先生是我的前辈,曾任科学普及出版社总编辑,我2010年4月16日到任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的那一天,正好是郑公盾先生去世19周年的忌日,冥冥之中似乎就和今天这本书的出版结下了缘分。和大多数后来进社的同事一样,我当时也对这位曾经为我国的科普事业尤其是科学普及出版社“文革”后的恢复重建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科普理论家、作家、出版家一无所知,至今想来,仍觉汗颜。

     

        郑公盾,原名郑能瑞,1919年出生于福建长乐县。大学先后就读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广西大学政治系、协和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就读于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可谓跨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公盾青少年时代就投身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上中学时就加入了中国抗日救国会,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他曾参与《救亡日报》工作。抗战胜利后,公盾先生主要在杭州从事文史研究,并利用报刊宣传革命思想。浙江解放后,他参加省军管会文教部工作。1951年,他奉中组部命调至北京,先后任《学习》杂志社代社长和《红旗》杂志社党委成员、文艺组组长,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大量有关文史哲、政经、科技方面的文章,为党的宣传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革”期间,郑公盾先生因与“四人帮”斗争而被关入秦城监狱长达8年之久,受尽磨难。1978年,平反后的郑公盾被调到中国科协,负责恢复和重建科学普及出版社,并被任命为总编辑,主管全社编辑业务工作。公盾先生在担任总编辑期间,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了大量优秀科普、科技图书,其中与美国《时代·生活》丛书出版社合作、改编出版的《少年科学知识文库》10卷本丛书广受欢迎,教育部曾专门发文向中小学推荐,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版的《BA⁃SIC语言》等图书影响巨大。与此同时,他还着手恢复了知名科普期刊《知识就是力量》,相继创办了《现代化》等杂志,并组织创办《发现》译刊,不愧为有远见、有胆略、有才干的出版家。

     

        郑公盾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文笔勤奋,著述甚多,出版有《〈水浒传〉论文集》《鲁迅与自然科学论丛》等专著。晚年病重卧床,仍坚持编纂《中国科学文艺史话》巨著,《一代宗师马君武》乃是他众多著作中的一部。

     

        《一代宗师马君武》主要包括“马君武生平”“马君武的译著”“马君武的诗作及译诗”3大部分,另附有《马君武校长的好学生》一文,以及作者本人写的怀念马君武的文章。据悉,除了宝岛台湾曾出版过两部《马君武传》外,《一代宗师马君武》很可能是大陆第一部有关马君武先生的传记图书。为此,我们应该记住郑公盾先生。

     

        另一位当然是郑维女士。郑维是郑公盾的女儿,我以为,没有郑维的坚韧和执着,没有女儿对父亲的挚爱,《一代宗师马君武》绝不可能面世。1991年4月16日,父亲郑公盾离世后,作为女儿,郑维总想为父亲做点什么,但是因为工作忙,却始终抽不出时间来还愿。直到2009年,父亲曾经住过的房子眼看屋顶就要塌了,郑维急忙和家人合计把房子重新翻建。在清理家中杂物时,她偶尔发现了父亲存放书稿的一个大箱子和堆放着的几个大麻袋。箱子和麻袋里的书稿被装在一个个大信封里,每个大信封上面都标有郑公盾先生亲笔题写的稿件名称。从那时候起,郑维女士就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整理父亲的这些手稿上,并将它们先后结集出版:2013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了郑公盾先生的文集《科艺史话》;2014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了郑公盾先生的文艺理论巨著《中国科学文艺史话》。

     

        《一代宗师马君武》一书的初稿就是郑维女士在2014年的秋天交给我的。据郑维介绍,她放弃了自己钟爱的英语教学工作,提前退休,整天与父亲留下的那一大堆书稿打交道,常常需要小心翼翼地粘贴那些已经破损了的稿纸,认认真真辨认那些手稿中因年代久远而模糊的字迹,个中的艰辛难以言表。为了整理、出版父亲的书稿,郑维节衣缩食,耗尽心血,积劳成疾,旁人常常难以理解。时任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的我,一方面惊叹于这部书稿的史料价值和出版意义,另一方面深为郑维女士的孝心和诚意所感动,当即决定要编辑出版好这部著作。没想到,由于种种原因,也因我这篇“后记”的拖延,一直等到5年后的今天,这部著作才得以出版。

     

        还有一位需要记住的是本书的责任编辑王晓义先生。晓义是我在担任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时颇为器重并一手提拔起来的青年中层干部,现在又被委以教育编辑部主任重任。《一代宗师马君武》不是那种能挣钱的图书,从这个意义上说,王晓义负责编辑出版这部著作,除了付出自己的智力和辛苦外,很可能还要担责因发行数太少而产生的经济亏空。我想,这就是编辑的道义,这就是出版人的社会责任。

     

        《一代宗师马君武》是郑公盾先生于1988年编著的。从郑先生写的“后记”可看出,其编著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纪念马君武先生,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为马君武校长被诬为“西山会议派”而平反昭雪。所谓“西山会议派”,就是早年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政治派别。该政治派别成立于1925年11月23日,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的右派委员林森、居正、邹鲁、叶楚伦等为代表,因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等议案而得名。为马君武先生“平反”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让史实说话,以多方面的资料和叙述还原历史之真相,再现马君武先生的高洁品格,以供后人公正评说。

     

        《一代宗师马君武》一书的特色由此而非常明显。那就是汇集了许许多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君武先生不同时期的生平及其作为所作的回顾,这一点可以从公盾先生与马君武的次子马卫之老师之间频繁往来的书信内容中得到印证。这些史料彼此佐证、交相呼应,给读者提供呈现了更为客观、更为真实的马君武先生。这种编撰方法,不仅让郑公盾先生取舍材料时难以割舍或难免重复,也给郑维女士整理、校阅带来了困难,同时也使全书的篇章结构也许未尽完善,逻辑关系好像未尽清晰,史料内容似乎未尽简洁,确实留有许多遗憾。然而,这样的遗憾又何尝不是一种幸事呢?它使得史料的完整性、原始性和真实性得以保存。

     

        2019年是郑公盾先生诞辰100周年,2020年是马君武先生逝世80周年。此时出版这部评论文集,不仅是对马君武先生最好的怀念和纪念,更是对郑公盾先生这位前辈出版大家最好的致敬和告慰。

     

        掩卷《一代宗师马君武》,有感于马君武先生的教育伟绩、传奇人生、渊博学识、刚烈性格,赋诗一首,以表情怀,是以为后记。

     

        一书珍贵史料多,代跋沉思欲言何?宗仰厚山施仁教,师法道凝持文柯。马骋八桂媲北蔡,君富五车蕴胸罗。武勇性烈却政坛,传奇学界后评说。

     

        (注:道凝为马君武先生的原名,厚山为其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