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苏州的风雅往事

    ——《过云楼档案揭秘》序

    樊树志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6月26日   10 版)
    《过云楼档案揭秘》,沈慧瑛著,古吴轩出版社即将出版

        明清时代的苏州府,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直到近代上海崛起,才逐渐褪去昔日的喧哗,归于恬静。今人关于苏州的印象,大多是“小桥流水人家”,随处可见的园林,以及苏州评弹和昆曲。

     

        明代苏州一府之地向国家缴纳的赋税,占全国赋税总额的十分之一,足见其经济体量之大。发达的丝织业与棉织业,使苏州成为高品质丝绸与棉布的生产、加工、运销中心。苏州及其周边市镇,万商云集,物流频繁,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乾隆时代苏州人顾公燮在《消夏闲记摘抄》中对苏州的富庶有非常细致的记叙,他写道:“即以吾郡而论,洋货、皮货、绸缎、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戏院、游船、酒肆、茶店,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有几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几千万人之生理。”毫无疑问,苏州是明清时代的时尚中心、时尚风气的发源地,通过往返苏州的商人,向各地散播苏州的时尚,从而刺激江南经济的成长。

     

        苏州人杰地灵,繁荣而发达的经济,为文化的蒸蒸日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里诗书传家成风,获取功名的学士多,享誉天下的文人多。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苏州的私家园林鳞次栉比,私家藏书楼蔚为大观,也就不足为奇了。顾氏家族的怡园与过云楼,不过是其中的一角而已。对苏州深有研究的唐力行教授说得好:“有清一代苏州状元达26人,占全国的22.8%。经济与文化的交互作用,催生了评弹与昆曲这对‘姐妹花’。于是有状元、优伶为苏州土产之说。昆曲曲高和寡,主要流行于士大夫阶层;评弹雅俗共赏,受众遍及士农工商乃至贩夫走卒。相应于苏州人的性格,昆曲被称为‘水磨腔’,评弹弦索叮咚则如江南水韵。如果说评话有如太湖般开阔澎湃,弹词则如穿街越巷的小桥流水。似水长流的评弹,深藏着苏州人的市隐心态,流淌着苏州人的心曲,叙说着苏州人的机敏、睿智、沉稳和变通。”其实,昆曲之于苏州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有意思的是,过云楼主人顾文彬和他的朋友们,都雅好昆曲,他们的后人沿袭了这种高雅的喜好,也都怀有市隐之心。

     

        沈慧瑛的新著《过云楼档案揭秘》,用另一种方式向我们叙述了苏州士大夫“大隐隐于市”的生活方式。沈慧瑛于1982年至1986年求学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供职于苏州市档案馆,公务之余,勤于写作,出版作品多种。近日,她通过同班同学——现任教于复旦历史系的高晞教授联系到我,希望我为她的新著《过云楼档案揭秘》写一篇序言。学生向老师请求,理当出力。说老实话,我对于过云楼所知甚少,之所以欣然应允,一方面是出于师生情谊,另一方面是出于对苏州的崇敬之心。苏州实在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尽管此前已有许多卓越的研究成果,但其仍然有继续开掘的空间。《过云楼档案揭秘》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切入,去回眸苏州的风雅往事。过云楼顾氏,现在一般人可能感到陌生,但其曾是苏州的名门望族,在晚清与民国时期独领风骚。2012年,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种、1292册组成的过云楼藏书,以成交价达2.162亿元(含佣金)人民币的拍卖价被江苏凤凰传媒集团购得,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这再次引起世人对于过云楼的关注,而这批藏书仅占过云楼全部藏书的四分之一。2016年12月,苏州博物馆联手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市档案馆等,在苏州举办“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特展,一时间,苏州顾氏声誉鹊起。

     

        光绪元年(1875),“苏州顾氏”收藏事业的开创者顾文彬从宁绍台道任上病退,回到苏州,与儿子潜心营建怡园。侨寓苏州的大学问家俞樾为好友撰写《怡园记》。俞樾在苏州的居所曲园,与怡园近在咫尺,和顾文彬比邻而居。对此,俞樾说:“乐天诗云,‘明月好同三径夜’,然则怡园中月色,亦可分照曲园乎?古人千万买邻,良有以也。”顾文彬还和儿子顾廷熙、顾承一起,缔造了收藏书画的宝库——过云楼。苏东坡说过,书画于人,如同过眼云烟。顾氏以“过云”命名藏书楼,是有深意的。顾氏后人把无价之宝视为过眼云烟,捐献给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把私家秘藏化作大众共享的文化遗产。苏州士大夫的市隐心态,在该书中处处可见。他们经常在园林中雅集,互相唱和诗词,鉴赏书画。怡园、听枫山馆、网师园等园林里,经常高朋满座。《吴郡真率会图》《吴中七老图》等都反映了当时的雅集盛况。俞樾为《吴中七老图》题诗曰:

     

        清时啸咏一尊同,大有香山七老风。他日衣冠传盛事,休忘高会在吴中。

     

        在诗里,俞樾将顾文彬、潘曾玮等士大夫与唐代退隐林下、寄情山水的白居易、胡杲等名士相比拟。

     

        顾文彬本人也是诗词名家,有《眉绿楼词》八卷刊刻出版。其中《跨鹤吹笙谱》又称《怡园词》,潘遵祁在序言中称赞:“《怡园词》一出世,皆以为创前人所未有,而争先快睹。”另一卷《蝶板新声》,蒋德馨在序言中称赞:“一篇跳出,八风齐鸣,每先夺乎牛耳。”

     

        值得庆幸的是,过云楼不仅有大量书画传世,还保留了《过云楼日记》和《过云楼家书》等相关家族文献,透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到过云楼顾氏家族与知名人士俞樾、张之万、傅增湘、杨守敬、冒广生等人的交往,也可以由此一窥晚清苏州士大夫生活的点点滴滴。

     

        读者诸君对过云楼的风采,是不是颇为迷恋,很想一探究竟呢?那么,不妨细细品读《过云楼档案揭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