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2019科普文创-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北京)高级班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开课。北京地区高级培训班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科学出版社承办,中国科学院科普作家协会、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协办,共招收二十五名学员。
开班仪式由科学出版社科学人文分社社长侯俊琳主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陈玲、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秘书长严俊分别致辞,刘兵、叶盛、星河、陈楸帆、吴欧等科普科幻名家与学员们分享了科普科幻创作经验。
刘兵在《科普创作选题与写作》的讲座中强调,科普创作选题的合适与否,关乎到科普作品的成功。同时,在不同的选题形式下,写作方式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叶盛以《“科”姓三兄弟的爱恨情仇》为题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一堂课,他结合自身科研、科普和科幻创作的实践经验,带领学员们梳理这三者的联系与差异。虽然它们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但有着迥异的目的、方式、手段和呈现效果。星河在《悠长的回声:科幻文学与影视》的课上对经典科幻小说与电影进行了梳理,他结合不同科幻创作类型,对科幻文学中的文学构思、叙述方式、科技内涵、语言运用等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初学者在科幻创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传授了避免方法。以《从科幻到科普写作》为题,陈楸帆系统介绍了科幻和科普的概念及历史。他提醒大家:科普的意义在于传播知识和科学精神,激发兴趣,击败谣言。进行科普创作要积累、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还需要不断创作,只有不断创作才会有好的作品。在《从科研到科普:如何转化表述方式》的讲座中,吴欧解释了部分科学家创作的科普作品晦涩难懂的原因,启发学员思考:科研工作者如何从自己的研究中寻找可以转化为科普的内容。
据了解,高级班学员参加培训和指导后,需在培训结束前至少完成一篇科普或科幻作品,参加2019年“青年科普科幻之星计划”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