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全国新出现了三百余家出版社,外研社名不见经传。为什么它最终能够脱颖而出,被称为“中国出版改革发展的缩影”?说到底,历史还是关于人本身的记叙。

    风雨兼程四十年,外研领军人群像谱

    玉树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6月12日   14 版)
    2007年外研社领导层合影
    外研社创社元老

        那些怀揣着信仰和希望,付出过智慧与汗水的人们,会告诉我们答案——

     

        熊健——一生无悔的共产主义信仰

     

        外研社第一任社长熊健出身显赫。他的父亲熊斌是国民政府高级将领,曾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省政府主席、北平市市长。1935年,15岁的熊健赴日留学,接触了不少进步人士,逐渐产生了强烈的抗日爱国思想。回国后,他不愿做一个饱食终日的公子少爷,而是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投身革命事业。1943年1月,他由周恩来特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傅作义长女傅冬菊、陈布雷女儿陈琏一样,都是身份特殊的地下党员。在北平解放的前几年里,他凭借家庭背景,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很大贡献。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工作期间,熊健历任教务处领导,德语系、西班牙语系首任系主任及亚非语系重组后的系主任,并于1979年被任命为外研社第一任社长。

     

        建国前,熊健曾在中国大学、华北学院任教,开设过高级会计学等课程。作为社长,他发挥经营管理方面的长处,利用有限的人力建立了较为先进的行政管理与财会工作制度。作为一名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熊健还有着先人后己的工作作风。外研社第一次发补助时,熊健建议,编辑人员的标准是30元,行政干部为20元。他自己负责《课外学习》,可以领取30元,但他坚持只领20元。学校分配给外研社的办公室,担任社长后,他不用朝南的房间办公,而是全部让给编辑。熊健的坚定信仰、严谨作风与经营才能,在第一任领导集体中起到了带头作用。

     

        林学洪——无私奉献的编辑品格

     

        林学洪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精通英语、俄语,通晓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在语言学、文学、辞书编纂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1959年,林学洪任《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1975年任主编;1979年,外研社成立,他出任总编辑直至1989年。以林学洪的知识背景和学术造诣,他完全可以成为著书立说的大学教授,可他没有留下一本自己的著作,毕生都在编辑事业中辛勤耕耘。

     

        《外语教学与研究》每期的十几万字,林学洪都要亲自校订好几遍。为了按期出刊,他常常通宵工作。杂志刊登的不同语言的文章,他都能校阅修改,所提的建议能被各个语言领域的学者认可。

     

        作为出版社的总编辑,林学洪还要制订出版计划、策划选题、组织稿件,指导年轻编辑,还要担任一些书籍的责任编辑。对于书稿,他总是严格把关,很多书稿经过他的深加工,甚至改写重写。书稿经常被改得满天星,但当作者出于感激,希望他能署名时,他总是坚决拒绝。

     

        1981年,林学洪策划了《小小英汉词典》,新华书店征订后,需求量达280万册。为了保证词典保质保量地及时出版,林学洪带着年轻编辑李朋义和胡援东住到了北京广播学院印刷厂。条件简陋,三个人挤在一间小屋子里,开始了一场“攻坚战”。刚开始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一天工作16个小时。几天之后,林学洪的休息时间越来越少,往往是凌晨两点睡下,四点钟又在小桌子上开始改稿。到了最后关头,林学洪甚至三天两夜没合眼。印刷厂的工人感动地说:“我们还真没见过这样拼命干活的人。”

     

        为了外研社,为了作者和读者,林学洪付出了太多太多,但他所拿的,只是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基本工资,没有奖金与加班费,他也从未多索求一分一毫。甚至《外语教学与研究》发给他的编辑费,他要么不收,要么当作党费上交组织。不慕虚名、不恋钱财,埋头苦干、甘于奉献,这就是林学洪身上高尚的编辑品格。

     

        范明贤——党政一心的党务工作原则

     

        范明贤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1980年调入出版社做编辑工作,同时兼任熊健的秘书,参与行政工作。1984年范明贤开始从事党务工作,1987年至1998年担任图书馆、出版社、电教中心等机构联合党支部的党总支书记。

     

        在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后,范明贤带领外研社党支部组织了一系列的学习研讨活动,坚定“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信念,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开展党务工作。他与其他社领导一起走访了东三省及北京市的二十余家出版社和书店,交流经验,开阔眼界,加快了外研社的改革步伐。

     

        1992年,外研社通过了常务副社长李朋义提出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改革与发展综合方案》。范明贤提出党政“同耕一块田,同种一块地”的口号,坚定地支持社长负责制,毫无保留地支持社长行使职权,使党的基本路线和出版方针得以顺利地贯彻落实。他与李朋义二人,被学校领导称赞“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被群众称为“黄金搭档”。

     

        李朋义——运筹帷幄的领军人物

     

        1980年,李朋义在北外英语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外研社。他青少年时期在农村度过,还经历了5年军旅生涯,深知人间冷暖与生活不易。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并在外研社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工作,让他有一种知遇感和幸福感。

     

        李朋义勤勤恳恳做了八年编辑,深得林学洪器重。1988年,工作出色的李朋义被外研社选派到英国利兹大学留学。在英国时,他学好专业知识之外,还有意识地观察国外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和宣传推广工作。1989年,拿到语言学硕士学位的李朋义回国,被任命为外研社编辑部主任和总编室主任。在市场经济刚刚萌芽之时,他提出“心中想着读者,眼睛盯着市场”,带领青年编辑们风餐露宿开展市场调查。当年,李朋义就被提拔为外研社副社长,分管出版和发行,实际抓起了编、印、发三项主要的出版工作。1992年,北外党委任命李朋义为常务副社长,主持外研社全面工作。1993年3月,李朋义被正式任命为外研社社长。

     

        在他的领导下,外研社建立了一套适合市场经济的选题策划机制和营销管理体制,建立了社务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经营委员会三个委员会的决策制度,制定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机构能设能撤”的人事管理制度。李朋义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先后提出“精品战略”“以教育出版为中心”“规模效益”“信息服务”四大战略,统筹策划了《许国璋英语》《新概念英语》《新编大学英语》《走遍美国》《汉英词典》等一大批精品图书,引领了外研社崛起腾飞,创造了中国出版史上的“外研现象”。

     

        在李朋义任社长的时期,外研社各项业绩呈倍数式增长,图书销售码洋从1000万增长到17个亿,利润从200万增长到近4亿,固定资产从400万增长到20亿,办公面积从1000多平米增长到2万多平米。外研社奇迹般的发展道路上,永远烙下了李朋义坚实的脚印。

     

        不悔外研路,薪火永相传

     

        2007年,李朋义调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裁,外研社进入“后李朋义时代”。外研社有着集体英雄主义的传统,又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建立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之后的外研社领导者,牢牢把握住了这艘巨舰的方向,无惧风雨,再创佳绩。

     

        于春迟2007年接任外研社社长。在任期间,他提出以教育出版为主线,以数字出版和教育培训为支撑,向综合性的教育服务提供商而转型的发展战略。外研社继续发扬传统优势,坚守外语出版;积极拓展新业务,进军汉语出版、儿童出版、科学出版等领域。此外,于春迟还推进和完善了ERP项目,优化了人力资源体系与绩效考核体系,全面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

     

        蔡剑峰初入外研社,就对市场调研产生浓厚兴趣。他“走店串校”一个月,提出了“九十年代英语系列丛书”的选题。丛书出版后非常畅销,曾占领英语读物市场80%的份额。2011年,蔡剑峰担任外研社社长。在他领导下,外研社坚守主业之外,在数字出版、文化创意产业、教育培训等方面都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还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全国青少年普法基地等诸多公益项目回馈社会,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社会价值。

     

        徐建中2011年7月任外研社总编辑,2017年10月,北外党委任命其主持全面工作。徐建中多年负责外研社的高等英语出版,外研社能够一步步成为大学英语市场的领导者,他功不可没。在他推动下,外研社推出“国际人才英语考试”。这一考试体系深度把握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终端客户的需求,充分挖掘外研社渠道和专业优势,集教学、测试、评价、培训于一体,成为外研社业务的重要延伸。“国才考试”已得到高校和企业的广泛认可,徐建中也因此得名“徐国才”。

     

        王芳,2003年担任外研社营销总监,2007年至2012年任外研社副社长,2012年起担任外研社党总支书记兼副社长。主抓营销工作时,她注重市场调研,创新宣传策划,建立了经销商招标分级管理制度。作为党总支书记,她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政治导向,丰富学习内容和创新学习方法,让党员学习制度更加常态化、制度化,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统一。

     

        正是由于有这些信仰坚定、品格高尚的人,这些目光如炬、敢于尝试的人,这些埋头苦干、甘愿奉献的人,以及在他们精神指引下,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工作的成百上千的外研人,外研社才不惧四十年漫漫征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