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6月05日 星期三

    图书互译助力文化共赢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6月05日   08 版)

        图书是承载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一大载体。为了展示和传播亚洲各国文明之美、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近年来,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付诸实施。据悉,截至目前,我国已与阿联酋、阿曼、印度、伊朗等18个亚洲国家签署图书互译出版合作协议,互译出版了70多种精品图书。

     

        图书互译,互惠互利。正如有学者分析认为的,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都渴望了解中国。但是他们发现在文化市场上关于中国的书籍还是太少,仅有的图书也基本是从英文和法文转译过去的,或者是以西方视角写作的书籍,这并不能让他们看到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图书互译无异于一场中国文化的“及时雨”,使那些意欲认识中国、读懂中国的外国读者颇获助益。当然,借助于互译计划,一批国外的经典名著走进国内,也为国内读者奉上了异域文化的盛宴,较好地满足了许多人的阅读需求。

     

        图书互译不仅增强了所涉国家读者的文化消费获得感,而且,有益于国际间的文明交流、文化进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无论哪个国家、民族,若是善于对其他国家、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势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图书互译既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出去”供人借鉴,同时,也使得我们有条件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择善而从。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图书互译计划的持续深入推进,无疑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

     

        图书互译,其实是一个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为此,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谨防“文化折扣”。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就曾指出,由于语境有别、生活方式有异、期待视野不同,传播的内容往往面临着打折问题,有很多优质内容和文化产品,由于这种折扣的损耗,往往形成理解上的障碍和认知方面的困难,需要经过很复杂的前因后果阐释和解说才能为人们所理解。

     

        尽可能减少图书互译过程中的“文化折扣”,作为我国文化出版界从业者来说,就需要以国际化的眼光不断增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在译介图书的选择上,充分研究国外不同读者的习惯与特点,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所在,致力于将那些具有“最大公约数”的内容译介出去,这样才能较好地契合外国读者的阅读期待,赢得他们的广泛理解与支持。切忌一厢情愿地把我们认为的文化精品硬性推介出去,那样很可能因不符合外国读者的欣赏口味而难以引起其共鸣,不利于后续计划的顺畅推进。

     

        从已获译介的作品来看,一些在国内非常流行的文学作品出海后,受到了当地读者的喜爱,像麦家的小说《解密》阿文版新书发布会,吸引了大量阿拉伯读者和当地媒体,签售环节人头攒动;徐则臣《跑步穿过中关村》波斯文版首发式在德黑兰国际书展上举办,吸引了大批伊朗读者。由此可见,促使我国文化产品“走出去”,既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继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有消息称,目前,我国正与马来西亚等国家积极商洽图书互译出版合作协议,越南、新加坡等国家也主动表达了与我国签署互译协议的意愿。但愿今后,能有更多的中外优秀图书通过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走进亚洲各国,走向世界各地,成为实现经济文化互利共赢的一个抓手。

     

        山西省长治市 周慧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