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5月08日 星期三

    六年时间,从少儿出版阵营的第四梯队末甚至第五梯队一举进入第一梯队,“米小圈”系列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超级畅销童书。什么成就了川少奇迹?

    常青:“米小圈”和川少的故事

    本报记者 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5月08日   18 版)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常青

        2011年开始,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剥离了教材教辅业务,开始靠纯市场图书求生存。2012年,川少社一般图书生产规模不到7000万码洋,在途近8000万码洋,库存近4千万码洋,退货率16%;在全国少儿零售图书市场上,已经几乎听不到川少社的响动。

     

        2012年的冬天,常青接任川少社社长。没有担任社长之前,常青对川少图书的市场表现虽然有所了解,但并没有切肤的感受。而这个寒冷的冬天,纷至沓来的责任,沉沉的压在了她柔弱的肩膀上。其时,在经销商眼里,川少社处于少儿出版阵营的第四梯队末甚至第五梯队。没有特色产品线,更没有品牌产品,出版能力小而弱,更别提原创能力;二是在全国都听不到动静,或许是被盆地限制了,市场的开拓能力非常弱小。

     

        一切的一切,像层层增加的“稻草”,考验着常青的承受力。“我当时也曾经很灰心,甚至想退回去当编辑。”然而,数十年来的出版生涯给了常青底气,“既然选择了做出版,我不甘于仅仅是‘活着’或者‘尾随’”,更有对全社员工的责任——其时,全社员工收入微薄,士气低迷。

     

        六年时间过去了。2018年,川少社实现销售码洋9.9亿元,一举进入全国少儿出版市场的第一梯队。销量高达5000万册,鲜花着锦、烈火亨油之盛的超级畅销书“米小圈”系列,把本处于少儿出版三线位置的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向少儿出版的“第一阵营”。不能只看到米小圈对川少社的拉动作用,因为超级畅销书背后匹配的是强大的出版能力和渠道能力,本已跌落边缘、甚至丧失出版信心的川少社,是如何在短短三四年时间中重建自己的出版能力和营销能力的?这才是常青和她的团队可感可佩之处。

     

        当然,对于川少而言,在一举成为中国少儿出版的大社之际,加强对更具品质的图书产品的夯实,才是从大社跃升至名副其实的强社的不二保障。

     

        “站着和经销商说话”

     

        2012年12月,常青接任川少社社长以后,立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调研之旅。她带着社里的编辑、发行团队走访了在京的一流少儿出版社和民营公司。一位业界资深人士非常直白地跟常青说:以前说到川少,马上能让人想到《小图书馆》《大迷宫》,想到《幼儿十万个为什么》。但现在说到川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叫得响的产品。在少儿出版领域中若不经营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弱化出局是迟早的事。

     

        常青一直记得,在拜访一家民营书店时,采购人员告诉常青,川少社的发行人员还是很敬业的,一出差就在书店里泡着,姐长姐短地叫,求书店再给添点川少的品种。书店采购的一席话,令常青心里五味杂陈,眼泪忍不住要掉下来。“如果一家出版社的业务员只能一味低三下四地去求着采购,那就是这家出版社社长的失职。”

     

        “一定要让社里的业务员可以站着和经销商说话。”常青暗暗下了决心。

     

        寻找突破口

     

        想要追赶一流、进入一流,首先就得研究一流。通过调研,川少社发现,大凡国内一流少儿出版社,无不拥有自己精心经营、独树一帜的旗舰产品、特色板块和作家资源。其时,常青经常思考的是,在落后于人的情况下,川少社应开发经营什么样的属于自己的特色板块呢?

     

        2009年下半年,川少社和民营公司合作运作的《花园宝宝》杂志,从首期发行18万册,到第3期的48万册,使川少看到了影视动画互动的书刊产品的市场前景,加之《喜羊羊与灰太狼》《赛尔号》系列图书的热销,更使他们感受到,发掘类似资源,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市场号召力。但是,要得到这类形象产品的授权,大都代价高昂,而运作这类动画图书,有可能一夜爆红,但更多是让人血本无归。川少社2011年运作的《小羊肖恩》《摇滚宝宝》等项目,就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当时社里曾一度决定不再涉足此类项目。这些挫折,也使川少社在寻找项目的过程中更加审慎,尽可能地借势借力,最大程度地降低经营风险。

     

        其时,川少社团队运作动画图书认真严谨、坦诚开明的合作态度在圈内渐渐有了口碑,一些授权商开始主动与川少谈合作。2012年下半年,正值国产动画片《熊出没》起势之时,获得纸质出版物独家授权的,是北京华图宏阳图书有限公司。他们刚刚涉足少儿出版,虽然经验有所欠缺,但运作大项目的眼光和魄力,令人钦佩。当时,他们正在比较寻找合作的出版单位。在几家备选的出版社中,那时的川少社实在不占什么优势。然而,真诚的合作态度,专业的项目团队,长远共赢的目标,成为《熊出没》最终落户川少社的关键因素。

     

        2013年2月,《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丛林篇)》抓帧漫画图书首印4万套,刚一上市即告售罄,一个多月加印四次,据北京开卷提供的信息,该书列全国少儿类图书当月新书销量排行榜第一名。到6月20日,《熊出没》3个系列累计发货高达258万册,单项目出版码洋逾4000万。因为《熊出没》系列产品,川少社在开卷“少儿总体图书市场出版社占有率排行榜”上,由2013年1月的26位逐月上升至14位。

     

        原创之途

     

        在少儿出版市场上,儿童文学占据份额最大,连续多年超过45%;而绝大部分市场,又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位名家的名作上。因此,各社纷纷瞄准这几位儿童文学名家,他们的作品,就是出版社市场影响力保障。但是,常青理智的判断,以五六年前川少社的市场地位,没有哪一位名家会把川少社放在眼里。

     

        也有关心常青的业界前辈,提出帮川少社拿一些名家的二三流作品,至少可以形成示范效应,以便聚合资源。但常青再三考虑以后,婉拒了这个提议。“我想,在作家眼里,他的作品是没有二三流之分的,他们对每一部作品的销售期望值是一样的,以川少社当时的能力,实在是有心无力;销量做不起来,寒了作者的心,坏了川少社在作家圈里的口碑,这是一伤;团队会因此更无信心,这是二伤;我自己会因为对不起朋友、对不起作家而产生的强烈负疚感,以致再也不敢涉足文学类产品,这是三伤。”常青娓娓道来。

     

        常青的考虑是,退一步想,不一定要把眼光盯着儿童文学板块最顶尖的那一块,不必往人群扎堆的地方挤。于是,川少社把目光转向二三线作家,期望从他们中间发现黑马,培育与川少契合度高的作家和品牌作品。

     

        事实上,在白热化竞争的少儿出版领域,挖掘新的资源、发现新人和打造新的童书品牌作品,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但对川少社来说,培养种子作家、发现种子选题,确实是一条务实的路径。在培育原创儿童文学产品线时,川少社注重“量体裁衣”的个性化孵化,即针对每个作家的创作特点和作品风格进行产品线打造。如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北猫,作品幽默活泼,对他的营销点着重于“幽默”;儿童文学作家王钢,当了16年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会写故事,能讲故事,写作素材来源于孩子生活,对他的营销点就着眼于“老师中的故事大王”;苏超峰会写故事,基于书中人物形象“可乐”,将其塑造成“可乐老爹”;而李姗姗等女性儿童文学作家,文字纯美温馨,充满诗情画意,则从纯美文学的角度进行包装。

     

        北猫和《米小圈上学记》与川少社的结缘,也正是在这一策略下,种下了种子,并开花结果。

     

        《米小圈上学记》热销记

     

        2016年,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净销售码洋同比增长94.2%;2017年,川少社销售码洋同比增长95%,这是源于儿童故事《米小圈上学记》系列的持续热销。

     

        在常青看来,《米小圈上学记》的热销,首先在于文本的内容。该套书以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贴近小学生的校园生活,给小读者的代入感非常强;“米小圈”有个性、有特点,不仅形象非常具有识别性、符号化,也有很多接地气、与小学生息息相关的元素,让每一个孩子几乎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或同学的影子。

     

        一个品牌的成长,离不开持续的营销推广。针对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变化,川少结合自身实际,特为“米小圈”系列图书制定了“网络先行,以线上带动线下”的渠道推广策略。川少策划了“米小圈汉语拼音挑战赛”的手机小游戏,通过微信传播掀起流行风潮;将《米小圈上学记》改编录制为同名广播剧,在喜马拉雅、蜻蜓FM等知名互联网音频平台上推广;针对网购行为特点,订做了数十万个精美的“米小圈”形象徽章,印制了大量“米小圈”漫画卡片,还制作了“米小圈”书包和文具盒,随订购图书免费赠送,强化“米小圈”形象辨识度和小读者对“米小圈”的认知度。

     

        针对地面渠道特点,川少以校园为推广基地,通过媒体宣传和地面活动,拉动地面销售。川少社在《红领巾》杂志、陕西《小哥白尼》杂志和河南《小学生学习报》等小学生媒体刊登《米小圈上学记》的内文连载,并通过福建《小火炬》杂志随刊免费派发米小圈徽章;还以“北猫哥哥的作文魔法校园公益讲座”为主题,进行了多轮校园推广,邀请作者走进数十万孩子们中间。作者所到之处,掀起“米粉”的欢呼热潮,并引发当地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的高频次曝光。

     

        此外,各类主题营销活动也在各省地面店如火如荼地展开,如川少在安徽新华门店组织读者开展的“米小圈图书创意陈列活动”,在成都购书中心组织的六一儿童节“米小圈场景体验活动”等。长期高频的营销推广,让《米小圈上学记》逐渐累积了大量口碑,并在读者中循环传播,促成了米小圈品牌的崛起。

     

        2017年5月,《米小圈上学记4年级》上市前夕,川少社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决定把《米小圈上学记》4年级版的首发放在全国新华书店地面渠道,对火爆的网络渠道封闭40天。“六一”儿童节开始,“米小圈”全系列27个产品在全国大部分新华书店的一流口岸专台陈列销售,并给读者赠送精美的米小圈订制徽章。拥有几百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米小圈”、各地新华书店自媒体、行业媒体一起发声,米小圈形象海报、人形立牌等宣传物料在全国卖场全面铺开,达到了网络先行突破,线上带动线下共同发展的效果。

     

        2017年第22周,《米小圈上学记》四年级版登上了开卷全国少儿畅销书周榜Top10,实现了川少社在该榜单上“零”的突破。随后,一发不可收拾,自2017年开始,“米小圈”系列已数十次登上开卷少儿图书零售畅销月榜;一百余次登上开卷少儿图书畅销周榜,每次均占据榜单多个席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畅销书。作品改编的同名广播剧在互联网平台的点击收听量超过30亿次,在全国小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一本书之所以成为超级畅销书,其中有机缘和运气,更有判断力、信心和努力。从大胆启用新编辑、发现“种子”作者,到社内首个“千万级畅销品”的诞生,“米小圈”系列的成功销售,不仅充分体现了川少在2013年提出的“品牌立社、品牌兴社”战略,也体现了川少“以原创为主,量体裁衣,注重特色研发,打造精品”的儿童文学产品线建设思路;更实现了作为出版人的“出版梦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