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5月01日 星期三

    南开先贤杨石先

    龙飞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5月01日   07 版)
    杨石先

        在南开大学建校百周年之际,校园里盛传着南开有多位“先贤”,杨石先为其中之一。他是南开继张伯苓之后在任时间最长、威望最高的一位校长。杨石先历尽艰辛,苦心孤诣地支撑着南开三十多个春秋。

     

        清华—美国—南开

     

        杨石先1897年生于杭州,5岁进入家塾,11岁随家人迁居天津,并在那里读完小学。1910年他报考了南开中学堂,后又报考刚刚成立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学堂。清华学堂不收学费,也免交食宿费,而且还有机会出国留学,成了少年学子们心向往之的地方。杨石先收到了南开的录取通知书,便去报到入学。几个月后,又收到清华的录取通知书,随即转学清华。

     

        在清华学堂,英语是一门重要课程。杨石先和同学们相约在日常生活中全部用英语对话,以提高口语水平。他从校图书馆陆续借了不少英文原版书籍,提高了阅读能力。他非常用功,但不爱参加体育活动,因此身体较弱,经常感冒,咳嗽,甚至有同学怀疑他是不是患了肺结核。

     

        清华校长周诒春采取强制体育锻炼的办法来提高学生们的体质。一天他到操场巡视,发现杨石先躲在一个角落里读书,便批评他这是违反校规的行为。杨石先承认了错误。周校长问他将来想干什么?他说想当科学家,用科学技术救国。周校长说:“你的志向很好,但你不爱运动,身体得不到锻炼。像你这样的体格,学成也无法做事,谈何救国!”

     

        周校长的告诫给了杨石先极大震动。从此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逐渐领略到其益处,后来竟成为体育爱好者,身体也变得强壮。1918年杨石先赴美留学,在康奈尔大学攻读应用化学学科,成绩名列前矛。1921年获应用化学学士学位后进入研究院。当他只差一年读完博士学位时,忽然接到家里来信,说父亲失业,靠卖字度日,全家生活窘困。面对这样无情的现实,他只好接受导师的建议,用完成的部分论文获得了硕士学位,1923年启程回国。

     

        在船上,杨石先遇到清华同学李济(后成为著名的人类学及殷墟考古学专家)。李济此时已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受聘于南开大学。他告诉杨石先:“南开张伯苓校长办学出色,他那里正缺化学教授。”

     

        虽然已有人推荐杨石先去浙江大学,但经过一番考虑,他还是选择了私立南开大学。

     

        化学系要有自己的特色

     

        杨石先和南开化学系创始人、系主任邱宗岳教授密切合作,担负着全校化学课的教学工作,深得校方信任和学生们的爱戴。具有远见卓识的张伯苓认为杨石先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应当继续深造。1929年张校长作出决定:用美国罗克菲勒基金团的资金派遣杨石先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张校长对他说:“你是南开享受教师学术休假制的第一人,出国期间工资照发。”

     

        张伯苓善于发现人才,造就人才。“教师学术休假制”是这位睿智校长的创举,使得作为享受这一制度“第一人”的杨石先深受感动。

     

        1931年杨石先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时取道欧洲,访问了多座著名学府。在德国,他谢绝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威朗教授的挽留。他没有辜负张校长的厚爱与期望,重返南开。

     

        20世纪30年代的南开大学已初具规模。但如何使南开化学系办得出色,成为国内高校的优秀专业之一呢?杨石先认为,如果各学科平行发展就无法与一些著名大学相比,化学系必须办出自己的特点,争取在几年之内令人刮目相看。他经过缜密的分析、比较,提出以有机化学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得到邱宗岳的全力支持。他们陆续从国内外聘请了多位高水平的教授来校任教,这就为南开化学系后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奠定了基础。

     

        正当南开大学处于发展壮大时,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南迁,与清华、北大组建成西南联大。由于杨石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大公无私,被推选为西南联大化学系系主任,后又被推选兼任教务长。

     

        婉拒国外邀请 扎根南开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杨石先赴美考察教育,在印第安纳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一种中国植物抗疟要素的化学性能的研究,取得出色成果。1947年他准备回国时,学校领导一再挽留:“你们国家正在打仗,华北就要成为战场。您可以把家眷接来,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我们非常需要像您这样有才干的人。”杨石先婉拒了国外的邀请,返回南开,扎根南开。

     

        1948年杨石先就任教务长。同年,张伯苓被免去南开校长一职,出任考试院院长。南京政府任命南开经济研究所所长何廉为代理校长,而何廉上任仅仅两个月便离校赴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由杨石先代行校长职务。

     

        1949年1月天津解放。9月,杨石先作为教育界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见到毛泽东、周恩来,10月1日出席开国大典,这对他是个巨大鼓舞。1952年他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副校长(正校长空缺),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任校长。

     

        难能可贵的是,杨石先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敢于坚持真理,提出不同意见。例如,高校外语课一律用俄语取代英语,他便指出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做法,将来必然会给科学发展造成危害。对于高等教育忽视质量,盲目追求数量的做法,他也表示极大的忧虑:“大学培养的学生,其质量高低决定着学校工作的成败。没有质量的数量是虚假的。”

     

        当时教育界有一种说法,“高校要以教学为主”,杨石先反对这一观点,认为高校应是教学、科研两个中心:“高校是国内具有最雄厚的科学研究后备力量的机关,应发挥科学潜力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他认为南开大学很早就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在解放前,尽管南开是所规模不大的私立大学,却有一个经济研究所,一个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国内大学从事科研之先河。”他非常赞赏老南开的优良传统。

     

        迎接科学的春天

     

        1958年,杨石先带领化学系师生创办了“敌百虫”“马拉硫磷”两个农药车间。毛泽东主席这年8月来南开大学视察,给予很高评价。1962年杨石先受周总理委托,在中国高校建立起第一个化学研究机构——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由他担任第一任所长,使高校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设想终于变成现实。

     

        元素所开展了有机氟、有机硅、有机硼、金属有机化学等新领域的研究工作,填补了我国化学学科中一个又一个空白。在杨石先的率领下,成功研制出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等十多种新农药。

     

        杨石先是中国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全国化学界享有无人能替代的崇高声誉。

     

        70年代初,我国水稻产区发生了白叶枯病,杨石先指导他的助手们在遭受重创的实验室里不屈不挠地进行研究工作。为了查阅文献资料,不管风雨寒暑,他是资料室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个。经过一年多的奋战,终于研制出了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新农药——叶枯净。

     

        “文革”后期,为完成一个天津市重点科研项目,年迈的杨石先亲自支持该项目的研究。那是一个十分严寒的冬天,元素所资料室的暖气供应不上,室温很低,老先生穿着皮大衣和皮靴坐在那里查阅和抄录资料。当他把做好的几十张资料卡片亲自上楼送到这个科研小组成员的手中,人们不禁被老校长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

     

        1977年杨石先参加了邓小平召集的30位全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的座谈会,准备迎接科学的春天。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杨石先主持的元素所的十项研究成果受到大会表彰。他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在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

     

        改革开放,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杨石先的家庭却遭遇不幸:与他相濡以沫五十多年、全力以赴支持他工作的杨夫人于1978年在苏州病危,当时杨石先正在北京开会。接到电报后,他只请了两天假,同弥留中的妻子见了最后一面,便又返回北京。他走后的第二天,杨夫人谢世。

     

        作为一校之长,杨石先始终不肯为自己配备专车,到北京开会经常坐硬座,乘飞机必是经济舱。这位科学泰斗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唐诗宋词能脱口而出。外出开会,晚上休息时,陪同人员发现他在读李清照的诗词。

     

        1979年南开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校方决定在校内景色旖旎的马蹄湖中心岛上,建一座南开杰出校友周恩来总理纪念碑。杨校长与周总理有深厚友谊,有关方面请他为纪念碑书写碑文。杨校长非常谦虚,将完成的碑文稿请中文系资深教授邢公畹斟酌。邢先生看了后认为这是大家手笔,只是最后一段可略加润色。杨校长最后定稿时,就采用了邢先生的修改稿。

     

        “杨家花园”

     

        杨石先培育了几代优秀科技人才,他的学生中有15名后来成为院士。他始终鼓励年轻人要敢于超越老一辈科学家,一再强调发扬“人梯”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科技事业兴旺发达,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1980年杨校长已是83岁高龄,他辞去校长职务,但仍为南开大学名誉校长。

     

        杨校长的寓所坐落在校园东村。东村是校内最具田园情趣的住宅区,那里是一片别墅式的宅院。整个小区绿荫掩映,清香袭人,在熙熙攘攘的校园里犹如一个世外桃源。杨校长闲暇时喜欢栽花植树,他家门前的院落成了个花团锦簇的“月季园”,小花园中以栽种月季为主,除各色各样的月季花,还有紫竹、石榴、丁香、海棠、凌霄花、一品冠和四季桂……一朵朵绚丽多姿的鲜花争奇斗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校唯一的职工食堂就设在杨校长住宅的后面。青年教师一日三餐去食堂都要经过杨校长的小花园。那些争奇斗艳的鲜花总是挽留住大家的脚步。

     

        也是在五六十年代,一年暮春,住在东村的两位中文系知名教授——邢公畹和华粹深,路过杨校长的小花园,看见里面有一种长长枝条、开满小黄花的植物,感到十分陌生。当时杨校长正提着喷壶浇花,两位教授便向他请教这是什么花,杨校长说:“这叫荼蘼花,是一种蔷薇科植物,春天过了才开花……不是说‘开到荼蘼春事了’吗,就是它!”

     

        退休后,杨石先更加精心打造他的“杨家花园”。老校长也常在校园内散步,离家不远便是马蹄湖。这是一个半环状、造型奇妙、栽满荷花的湖。盛夏时分,在满湖绿叶的衬托下,红白荷花争相斗艳,芳香扑鼻,沁人心脾,成为校园内最美的风景。

     

        走进一条不长的的甬道,便进入三面被荷花环抱的中心岛。岛上矗立着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碑座用花岗岩、碑身用汉白玉制成。在碑左上角镶嵌着周总理的铜制浮雕头像,正中镌刻着周总理的手书——“我是爱南开的”六个金色大字。碑背面镌刻的是由杨石先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个原本极富诗情画意的地方,由此又增添了一番壮丽色彩。

     

        杨石先十分钟情这个小岛,愿在百年后将自己的骨灰洒进中心岛周围的水域里。1985年2月19日杨校长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8岁。他的子女遵照遗嘱,将其骨灰洒入马蹄湖中心岛周围的松柏丛中。

     

        20世纪30年代曾在南开大学英文系任系主任的著名学者柳无忌,称赞杨石先是“纯真的学者,正直的君子”。这一评价十分恰当地概括了一代宗师的品格与学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