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书城在去年的全国书博会期间闪亮登场,有两点,业界是比较关注的。第一是高端智能书城概念,第二是大卖场的震撼性。当然书城在设计上,是受巴黎奥赛美术馆的启发。他们把老的火车站建成一个美术馆,如何利用火车站的内部结构来重新构建文化综合体,这个理念对我们的启发很大。
不要看智能化书城给我们带来多少效益,而要看它给我们带来的非常多的体验。智能化也好,互联网化也好,大数据也好,更多的是新的概念,是科技时尚的概念。科技越来越成为时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华为发布新的手机,其实很多人根本不关心它的功能,只是关心它闪亮的时尚意味。所以我觉得,传统的新华书店从延安开始,是红色的,扎根黄土,但新华书店还应该把“红色”变成红色的时尚,让书城变成时尚生活中心。
如果不能吸引年轻人进入,就跟时尚无关,就会被淘汰。所以,重要的不在于智能书店本身带来的图书销售是多少,而是智能化所引起的时尚感,带来了社会对整个书城注意力的提升,这可能比智能书城卖多少书更加重要。
很多人担心,书店改造后,书业卖场面积越来越小,但我觉得可以不用担心。因为所有的商场都有一个核心,比如变成餐饮中心,一帮朋友在里面吃饭,是因为中国人的吃饭是一种交流,是通往彼此内心的桥梁,我们的商场现在越来越变成社会交流的中心了,完成很多分散的人群的交流和再社会化。
电视曾经让人类变成一个一个的孤岛,交流被阻断了;今天,互联网又带来了新的孤岛,每个人都在刷屏。怎么办?我们要通过这些书店,通过公共活动的空间,把人群重新聚合起来。如果书店使人群再次社会化,就一不小心完成了另外一个伟大的功能。人是需要交流的,而且人有扎堆的需要,我们如何让他们找到对他们有吸引力的扎堆的空间?这是很重要的。
由此,商店开成餐饮中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这个地方变成重新交流的中心,书店也是如此。通过书,彼此找到一个联系的桥梁,被隔离的人群重新组合,我觉得这是它的目的。
从书开始,但不是到书结束,书店的书是书店的原动力,书是书店的发动机,书城肯定不会让这个动力减弱的,因为书是大书城最大的发动机,是主力引擎。如果主力引擎小了,是肯定不行的,因为这个引擎的动力必须传输到各个部位,如果传输不过去,其他地方也动不了,所以要通过融合来传输动力。通过读书来造就动力,通过融合来传输动力,我相信这是书店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要选择。
(桂琳根据尹昌龙在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高层论坛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