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2月13日 星期三

    编辑在精品打造中的价值与作用

    周百义(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前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2月13日   06 版)

        关于精品出版物的特质,我概括为“四精”,即思想精深、内容精湛、制作精良、精(经)久不衰。

     

        什么是思想精深呢?深刻、博大、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哲学著作要能够揭示整个世界发展的规律,自然科学要反映新的科技成果、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文学作品要通过形象、情感来展示美的魅力,教育出版物要根据认知的规律提供相互衔接的知识。

     

        内容精湛,指的是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内容新颖、表达准确。

     

        制作精良,是指在设计、材质、印刷、装订上都能够比较优质。

     

        精(经)久不衰,是指精品至少能够销到五到十年。精品图书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编辑在精品出版物的出版过程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编辑在打造精品中的作用

     

        过去,我们经常说编辑是助产士、催生婆,对于原创的作品、单本的作品,可以这样说;很多时候,编辑也是精品出版物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培育者。比如,有很多出版物是出版方根据需求主动策划与组织编纂的,比如《辞源》《汉语大字典》,比如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像《辞海》《辞源》《万有文库》的出版设想,是由出版人和编辑提出来的,所以说,编辑是组织者。

     

        其次,编辑是精品图书的发现者。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巴金在法国留学的时候寄了一本稿子给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希望小说能够出版;当时他还打算给他们翻译一些东西来抵出版费用的,有点类似于自费出版。后来叶圣陶代理《小说月报》主编,他到一个房间闲逛的时候看见这个稿子,拿来一看,觉得写的不错,反映了五四之后上海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困惑和失落,他说我们给他出。后来巴金在他所有的作品里说,“他不仅引导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而且使我不会流浪街头”,因为当时巴金确实是穷困潦倒。后来叶圣陶出版了巴金的很多作品,巴金自己向叶圣陶学习,扶持了像曹禺这样的作者。《尘埃落定》这部作品,作者阿来曾经投了很多出版社,但都没有回音,直到1997年才由《当代》编辑周昌义、洪清波将“疲惫的书稿”带回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高贤均看后称赞是部好小说,决定出版。优秀的编辑不仅能够发现经典,而且培养了一个作家,让暗投的明珠大发异彩。

     

        第三,优秀的编辑应该是精品图书的培育者。有些作品可能具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是距离出版或者成为精品还有一定的差距,经过编辑的指导、加工后,成为精品。珀金斯在出版菲茨杰拉德的处女作《人间天堂》时,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出版社里面所有人都反对出版,一次、两次、三次选题都通不过。最后一次,珀金斯提出来,你们要不通过,我就辞职。老板后来就放了他一马,让选题通过了。珀金斯认为菲茨杰拉德的处女作虽然在艺术上不成熟,但其中的描写充满了“活力”,反映了一代美国年轻人的心声。他在编辑部会议上有些固执的坚持,源于他已经让作者做了三次修改,并且就书名、结构与作者沟通。果然,这本书出版后得到了市场和评论界的认可。“《人间天堂》就像整个时代的一面飘扬的旗帜。它不仅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注意,销售也势如破竹。”《人间天堂》成为了书写一战后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美国年轻人的代表作。

     

        我自己担任责任编辑的《张居正》一书也是如此。熊召政当时把稿子给我看了之后,我说出也能出,但是有一些问题。我给他提了一些意见,他回去之后反复想,后来把第一卷全部推翻,现在的这一卷里,当时的一个情节都没有了。后来《张居正》获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编辑素质五要求

     

        精品力作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创造能力,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思想高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编辑是出版活动的组织者、出版物的发现者和培育加工者,因此编辑的高度决定了出版物的高度。我觉得,对编辑素质的要求有这样五个方面,分别是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勤学慎思、敢于实践、甘于寂寞。

     

        完全靠自学成才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打造精品,编辑要有一定的教育背景,特别是编辑科技图书的。总而言之,编辑要根据你的专业去选择编辑图书的门类。

     

        专业技能,就是编辑要了解出版的全流程,并具备对书稿的加工、提炼和完善的能力。

     

        勤学慎思。从世界出版史和中国出版史来看,凡是有成就的编辑大多都是博览群书、术有专攻的,像鲁迅、巴金、叶圣陶、张元济、周振甫等。岳麓书社首席编辑唐浩明先生在华中师大古典文学专业硕士毕业以后,负责编辑曾国藩的全集。在担任责任编辑、研究曾国藩的过程中,他不仅写下了很多研究性的论文,还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后面还写了《杨度》《张之洞》,整理评点了《曾国藩家书》等,集编辑、作家、学者为一体。

     

        珀金斯本人就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先当记者,后来搞营销,最后来当编辑,拥有了对精品的鉴赏能力。做精品,编辑首先要识货,否则,好东西到手上也是明珠暗投。

     

        敢于实践。打造精品,需要富有创造性思维的编辑,编辑要敢想、敢干、敢于实践。《时间简史》,世界上最难懂的畅销书。今天看着很光鲜,特别畅销,但是这个书拿来之后,出版社很长时间没敢印,第一次征订只订了500册,中间历经曲折,耽误了很多年才出的。

     

        长江文艺社做的《跨世纪文丛》,一共出了七辑,67位作家。中文出身的或者搞文艺理论研究的都知道,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陈骏涛先生是这套书的主编,他在回忆录里写到,他认为他的一生的最大贡献就是编了这套书。然而,这套书出来的时候,在1992年初,连王蒙的书征订也只订了300册,当时全部是港台的武侠、言情图书占据了中国的图书市场,严肃文学一败涂地。这套图书的推出,有评论认为它扭转了严肃文学的颓势,改变了人们阅读的需求。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很多,认为这套书是一个新时期的活的文学史。为什么呢?当时格非、余华都是第一次出书,在这套书里。可是后来,这套书就火了,印了很多版,卖了一二十万套。这是不是编辑的高瞻远瞩呢?但偶然性其中有必然性,那就是图书的价值。

     

        甘于寂寞。编辑一开始就想闻达于诸侯,获得风光、掌声和鲜花,这不可能。要耐得住寂寞,要坐得住冷板凳。周振甫的事迹大家都知道。早在上海开明书店时期,他受命校对吕调阳先生的《汉书地理志详释》,认为有不少说法不妥,撰文指出,王伯祥认为可以代表编者的意见,嘱附在书后。当时,开明书店出版中学生丛书,他编了《班超》《东汉党锢》,注释了开明活页文选。他撰写了《严复思想述评》,由中华书局出版。1948年,他担任钱锺书《谈艺录》的责任编辑,为这部书加了提要性的小标题,得钱锺书同意刊用。该书出版后,钱锺书亲笔赠言:“校书者如观世音之具千手千眼不可。此作蒙振甫兄雠勘,得免于大舛错,得赐多矣。”建国后,周振甫先后在北京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周振甫自己有不少著作,如《周振甫文集》10卷等,在学术界颇有声望,但他一生的主要精力却是放在默默无闻的编辑工作上。

     

        第二个是王仰晨,《巴金全集》26卷中有17卷,《巴金译文全集》的全部10卷都是用巴老给王仰晨的信作为“代跋”的。巴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王仰晨从后台请到前台来与读者见面。这些“代跋”虽然都是工作性质的通信,但随处可见巴老对这位编辑“老友”的深情和谢意。王仰晨一辈子做编辑,而且都是为文学大师做责任编辑。《鲁迅全集》、《茅盾文集》《瞿秋白文集》《巴金全集》和《巴金译文全集》这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丰碑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他跟巴金通信396封,巴金活着的时候出了这本书《巴金书简》,专门为一个编辑出一本书,就是巴金写给他的396封信的选编。

     

        精品打造是系统工程

     

        精品的打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选题的策划到文稿的加工、产品的推广到后期的维护,需要很长的周期。同时,只有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读者评判的产品,才能称得上是精品。精品不一定是经典,但经典一定都是精品。精品至少有五到十年的生命期,而确认一本书是否是经典,可能需要五十年。

     

        第一要高屋建瓴,统筹全局。不同的出版社有不同的分工,而且每个出版社的情况不同,像商务、中华这样的出版社有很多的资源积累,而一家小社就不太一样了。每家社都应该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统筹协调、上下兼顾,要明确方向、形成拳头,要重点突出。

     

        首先,要整体策划。比如商务印书馆的《现代少数民族文库》,从1912年就开始出了,《马氏文通》是第一本。后来接着出,之后,出版社将它重新策划整体出版,有纪念版和各种版本。比如《走向世界丛书》,钟叔河策划组织的,他广泛遴选了晚清以来,第一批走向世界的中国人的游记。不论丛书的选题,还是每种书前的万字叙论,在当时都显出了鲜见的胸襟与现代眼光。丛书带有鲜明的启蒙色彩,它们既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思想史、学术史,也是社会史、外交史,又恰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时代氛围契合。丛书陆续出版,很快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为学界所看重。

     

        精品是逐步积累的过程,包括图书品牌也是。

     

        其二,统筹布局。我在长江文艺社当社长的时候,布置了八条产品线,现在基本上还是这样——文史读物、年选、长篇小说文库等。一个出版社的发展有几条产品线,要根据出版社的情况,要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要根据社里编辑的情况,要统筹规划来布局,要高瞻远瞩,要安排,有逐步积累的过程。

     

        第二就是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商务印书馆新做了一个《新字典》,后来中华一看就做了《中华大字典》,商务印书馆做了《辞源》,中华就做了《辞海》,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借鉴,而且是互相竞争。但是影响不是模仿,而是独辟蹊径,互相完善。我当社长的时候,看过《中华散文百年精华》,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我后来一看,马上就想要搞一个《百年百篇经典散文》,后来我们的书销量一二十万册,而且做了百年百篇经典小说、中篇、短篇、小小说、随笔、游记,做了十几、二十本。我当时是受《中华散文百年精华》的影响,但“百年百篇”,意思就更明确了。这也是精品打造的一种方法,你要了解信息,研究竞争对手,但是要独辟蹊径。

     

        第三,一流的作者才有一流作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眺望远方的风景。中华书局成立的时候就跟梁启超关系很好,出了梁启超的集出过三次。当时商务也想出,他们中间为了这个事扯皮,中华跟商务甚至要对簿公堂,最后达成妥协,同一个月出版,1936年9月同时出版,《饮冰室从著》是商务出的,《饮冰室合集》是中华出的。为什么他们都盯着梁启超不放呢?因为大家都知道梁启超是巨匠,他对一个时代的影响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其中的启示就是,要找一流的作者,借他的威展示出版社的能力。

     

        第四是推陈出新,提档升级。像商务印书馆400种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实际上是“集大成”,就是把过去出版的书形成规模、形成影响,展示实力、打造品牌。像《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这是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的。当时社里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其时我在当长江出版集团的总编辑,他们社长来找我。我跟建辉汇报,建辉也同意我的观点,就是说不怕。集团可以跟你共同投资,我投一半钱,你投一半钱。社长回去跟社里班子一讲,班子的人就不反对了。这套书出来很长时间,已经赚钱了,而且这套书给长江少儿社带来了品牌影响,团结了作者,成为看家书了。

     

        赵家壁主编十卷本《中国新文学大系》,赵家壁当时是一个26岁的年轻人,他在良友图书公司提出了这个选题。蔡元培给他写的总序,然后鲁迅、林语堂、周作人这些人各担任一卷的主编,每人给他写2万字的导言,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前十年的面貌,现在导言专门汇编成了一本书。虽然这套书是汇编,但汇编也是推陈出新、提档升级,规模化、经典化的过程。经典化的过程,也是打造精品的一种方法。

     

        第五要精雕细刻,如琢如磨。我们反复讲工匠精神,因为确实细节确定成败。

     

        第六是动若脱兔,风驰云走。打造精品要快,有一个点子,不要慢慢磨蹭。林语堂的《英语读本》,当时林语堂担任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部秘书,结果武汉国民政府撤了以后,林语堂没有事干了,他提出来,出版社每个月预付我300大洋,作为我的生活费。很多社都不接受。最后开明书店章锡琛的资本只有5000块,但他拍板了决定了。出版伊始即成为出版社的看家书,成为当时最为畅销的一套英文教材,几乎击垮此前畅销十年的《英语模范读本》。叶公超先生曾说,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他最佩服两个人的英文水平,一为宋美龄,一为林语堂。林语堂在书前的《学习英文要诀》中称,他的初衷就是要达到“把全句语法、语音及腔调整个学来”。正确发音得到重视。丰子恺的插图也为这套教材增色不少。全套三本书中,虽然整幅的大图不多,然一幅一幅的小插图不可胜数,使得这套教材生趣盎然,极富情味。加上“插图美、编排新”(陈原语),畅销即成必然。

     

        当时,我们先出了《雍正皇帝》,后来我就想出《二月河文集》,结果当时作协领导也找了二月河,一再说要他把文集给作家出版社。不过当时二月河提出的条件是10万册起印,12%版税,作家社提出印多少,给多少稿费。我本来已经放弃了,觉得没有希望了,后来发现还可以谈。最后我们就谈到10万册,12%的版税,预付1/3现金。当时社里也是很多人反对的,但这个书现在成了出版社的看家书,给出版社带来了很多的效益。

     

        第七要全面营销,打造精品。好酒也怕巷子深,好书也怕无人识,营销要全方位、多角度、持续不断。《时间简史》就是通过营销做起来的,包括请霍金坐在轮椅上到中国做营销。所以,经典化的过程,包括精品的打造,是需要营销和宣传才能成为精品的。

     

        (桂琳根据周百义在中国出版年会上的演讲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