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2月05日 星期三

    “苏州作家与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会为苏州诗歌把脉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2月05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为充分发挥文学评论对作家作品的评鉴、推介作用,突显苏州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特色和优势,由江苏省作协、江苏当代作家研究中心、苏州市文联主办,苏州市作协承办的第三届“苏州作家与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会诗歌论坛近日在苏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诗歌理论研究专家与苏州诗人对话,为苏州诗歌把脉。

     

        浙江大学教授江弱水认为,历史上的苏州文学很发达。在这样丰厚的土地上,苏州赋予这里的文人特别的敏感,对文字,对颜色,对线条都有一种超乎别的区域的天赋,这为后来苏州当代文学特别是苏州诗歌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南开大学教授罗振亚在阅读《苏州诗歌选》(2003-2013)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海、河流、溪水、雨水、细雨、夜雨、水面、湖、塘等与水相关的意象,高频率、大密度地出现,至于以文本镶嵌的方式频繁出现的更是不胜枚数,据不完全统计,有五六十次之多,水意象差不多已经构成了苏州诗歌的词根。这些现象引起了罗振亚的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它背后隐含着什么样的风格走向,当我们与之相遇时又该怎样去诠释它?

     

        “我想它至少提供了几重信息:首先,它是苏州地理、文化特质的自然折射;其次,水意象的大量出现乃偏于柔逸诗歌风格的一种凝聚和凸显。大量苏州诗歌审美形态不一,但整体上都或浓或淡地包蕴着至柔的水性,或者说走的基本上是南方诗歌的路数,细腻绵软、阴柔飘逸、精巧灵秀。”罗振亚说,苏州诗歌已经具备成熟稳定的风格。

     

        “苏州作家与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会是苏州市文学创作的国家级平台项目,每三年举办一次。2012年和2015年分别以“建国以来苏州文学创作发展历程”和“苏州当代小说与地域文化”为主题,成功举办两届,提升了苏州当代文学在全国的影响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