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2月05日 星期三

    本期导读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2月05日   01 版)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续写《使女》

     

        79岁的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正在续写其警世小说《使女的故事》(以下简称《使女》),明年秋天出版。出版于1985年的《使女》形同女权主义者的《一九八四》,也是妇女解放运动中常读常新的现代经典。书中描写美国演化成极权主义的基列共和国,奉行政教合一,实施军事独裁,建立秘密警察机构“上帝的眼目”,又奉《旧约》时代为社会楷模,严格等级制度,全面限制人权。男性统治阶级则从精神到肉体上对广大妇女实施野蛮的压迫与剥削。

     

        (详见4版)

        没有病历的谢冕诗翁

        谢冕的幽默,不是带黄的段子,也不是刻意挖苦他人的笑谈,而是一种学问,一种气质,一种魅力。自称没有养生之道的谢冕,和他聊天,总是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记得他写过一篇散文《咖啡或者茶》。在此文中,他认为人生有两种境界:咖啡境界或茶的境界。前者是指浪漫的,后者是指现实的。在谈诗说文时,充满幽默感的谢冕,属“咖啡的境界”,可在现实中,谢冕的生活充满了暗礁和风浪,甚至还有乌云压顶的日子,人一生的一切困苦和厄运,他差不多都经历过。在家庭生活上,谢冕则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这时他突然觉得天塌地陷,奔走于毫无遮拦的暴风雨之中,他的心在流血。可他咬紧牙关,没有让这场意外的打击把自己搞垮。

     

        (详见7版)

        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远比写一部小说重要得多

     

        我是一个读者感很强的人,我很在乎读者。我刚一开始写作是1978年,楼下有一个信箱,信太多了,我就做了一个大纸箱当信箱。每次送信的一喊我,我就带一个洗脚盆下去拿信,一开信箱,信呼啦下来,盆就满了。特别感动的是,我打开的时候有些信是有声音的:写信的人一边写信一边流着眼泪——那时候我知道眼泪是有粘度的,泪水和钢笔水粘在一起,一打开信发出沙沙的声音,这沙沙的声音感动了我。我们已经告别书信,但是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声音。实际这么多年我做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没有完全失去读者。作家最重要的还是有人读你的书。你创造了这种艺术形象,读者有兴趣;你提供这种精神食粮,得有人吃。有人读你的书,就是有人接受你的想法。

     

        (详见9版)

        墨学能否现代化与世界化

     

        早在近代,就有中国知识人认为,墨家的兼爱理论与基督教的博爱有相通之处,只不过,当时囿于文化情感,认为基督教的博爱源出墨子的兼爱。一个多世纪过去,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基督教文明的博爱与墨家的兼爱精神,同样为中西文明对人类做出了的贡献,虽然两者之间有较大的不同。博爱是神性的爱,根源在于造物主上帝,造物主爱受造者,是受造者之间彼此相爱的根据。上帝对世人的爱是不平等的,是恩宠,是无私的,自上而下的。世人之间的爱是平等的,超越功利的。但墨家的兼爱是人性的爱,源出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兼相爱,交相利。博爱与兼爱共同之处在于人类之间的爱是平等的,二者之完全可以相互理解,多元并存。

     

        (详见13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