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2月05日 星期三

    墨学能否现代化与世界化

    解启扬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2月05日   13 版)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是中华文化复兴的重大课题。最近,《墨学:中国与世界》(第一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出版,就是聚焦墨学现代化与世界化这一时代课题的学术成果。

        当代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现代化与全球化。全球化的时代,对墨学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现代化的文化要求走出传统,面向未来。全球化的文化要求打破封闭与孤立,融入世界,多元并存。站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视野来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墨学,应该知道,未来的墨学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关于墨学的民族性问题。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必须考虑民族文化的绵延问题。近代以降,古今中西在中华大地上激荡澎湃,墨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面临现代化的挑战与选择。该如何发展墨学,是摆在知识人面前的时代课题。在此,要反对两种非此即彼的态度,一是极端的文化保守主义态度,认为现代化给民族文化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使得民族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拒斥现代化,主张回归传统。这种观点认为,在先秦墨家思想中,已经具有了化解现代化所带来的问题的文化基因,回归先秦墨学即可以化解现代化产生的各种文化问题。这种文化态度是僵化的,任何一个文化的产生都受到时间与条件的诸多制约,墨学也不例外。

        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而现代化是工业文明,因此,墨学与现代文明不相容,应该抛弃传统墨学,拥抱现代西方文化。这种观点看到了文明的共通性,却忽略了文化的差异性。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墨学虽然发端于先秦,但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是民族文化的根系之一,割舍不断。况且墨学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昌明墨学,融化新知,就是对墨学的核心观念进行创造性的诠释,在诠释中汲纳世界文明的有机营养,做到返本开新,成为现代新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事实上,现代思想家胡适先生在《先秦名学史》导论部分就曾经提到过类似的问题。在胡适看来,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需要把现代文化的精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联结起来,墨学中能够找到联系现代欧美文化的合适基础,用墨学的基因嫁接现代西方文明,从而产生一个新的文明系统。胡适笔下的新文明系统就是墨学的创造性重生。

        曾有学者提出新墨学,大概是因应儒学出现新儒家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强势的缘故,提出可以通过“建本”“创新”构建新墨学,这种学术努力值得肯定。不妨借鉴儒学的发展历史来思考新墨学的发展。儒学发展到宋代,汲纳了佛教等思想,从而实现了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宋明儒学不是对先秦儒学的简单解释,而是推陈出新,是儒学的新发展、新形态。依此观照,新墨学不是对传统墨学的简单解释,而是融汇现代理论,对墨学进行创造性诠释,是墨学发展的新阶段、新形态。墨学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系统,为新墨学的诞生提供了核心理念的基因,现代文明的理论为新墨学的产生提供文化内容。这不正是胡适对墨学的期待吗?

        作为现代文明的新墨学,反对墨学本位文化,因为现代中国的文化不可能是某家某派思想的单一性文化,任何单一性文化构想都可能阻碍中华文明的发展。所以,新墨学持开放包容文化情怀,与现代儒学等文化思潮不是对抗的,而是多元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墨学也应该是世界的,这是全球化的要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希望。”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由于西方社会经济与科技的暂时强势,一些人以为全球化即西方化,文化上应该广泛输入西方文化,这种观点显然是对全球化的中国定位的误解,也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全球化是全球经济与文化的广泛交融,呈现多元多样的形态。墨学需要直面西方文化的挑战,作为回应,以兼爱为内核的墨学持开放包容,汲纳西方文化与现代文明中的有价值成分,实现墨学走向世界,为世界文明做出中国贡献的时代。

        早在近代,就有中国知识人认为,墨家的兼爱理论与基督教的博爱有相通之处,只不过,当时囿于文化情感,认为基督教的博爱源出墨子的兼爱。一个多世纪过去,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基督教文明的博爱与墨家的兼爱精神,同样为中西文明对人类作出了的贡献,虽然两者之间有较大的不同。博爱是神性的爱,根源在于造物主上帝,造物主爱受造者,是受造者之间彼此相爱的根据。上帝对世人的爱是不平等的,是恩宠,是无私的,自上而下的。世人之间的爱是平等的,超越功利的。但墨家的兼爱是人性的爱,源出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兼相爱,交相利。博爱与兼爱共同之处在于人类之间的爱是平等的,二者之完全可以相互理解,多元并存。从内容上看,墨学的兼爱伦理是一种功利主义的伦理观,构建以“兼爱”为内核的实用理性伦理,有利于化解全球化所面临的分歧冲突,实现世界的和谐共生。因而,墨学的兼爱实用理性伦理具有普适性的特征,理应成为现代世界的伦理规范之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以兼爱为内核的墨学本身具有的开放性与现代性精神基因,能够结出现代文明之果。兼相爱、交相利的墨家思想可以成为现代世界的文明内核之一,成为现代世界的伦理黄金律。墨学当仁不让的承担起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使命,成为多样性的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