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我的学术研究从福教社出发

    郑金洲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1月14日   14 版)

        我与福建教育出版社是老朋友。福建教育出版社是我学术研究出发的地方,也是我学术发展的栽培者、见证者,更是我学术成果的发表者、传播者。屈指算来,福建教育出版社是出版与我有关的编著成果最多的出版社,是合作最密切最愉快的出版社。

        和福建教育出版社结缘,得益于我的恩师瞿葆奎先生。我自1986年追随先生求学、研究,是先生引领我的学术发展、成人成事,也是先生引领我和福建教育出版社结下深深的情缘。记得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听先生谈起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合作编写出版一套《教育学丛书》的事情。先生当时担任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与主任委员叶立群等同志一道,对这套书倾心尽力,后出版《教育学原理》10卷本,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套丛书,可以说是我最初形成的对福建教育出版社的认识。1992年,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在沈阳师范大学召开学术年会,我在会上认识了后来担任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的黄旭老师。我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和施良方老师(“教育学丛书”《中学教育学》的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我国著名课程论教学论专家)等一道还游览了沈阳故宫。这次见面,实现了我对福建教育出版社从“物”到“人”的转变,让我切实感受到了福建教育出版社编辑同志的业务功底和人格魅力。

        1993年,我就读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开始了追随先生的第二段学习生涯。入学不久,先生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组织领导对1978年以来的“教育学学科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先生带领我们十几位学生,对全国教育基本理论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研究了哪些主要问题,研究的程度,有哪些推进或突破,有哪些缺失,还有哪些问题尚未探明,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凡此种种,都做出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我们一开始形成了120余万字的材料,又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甄别,最后形成了70余万字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深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肯定,记得当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在江苏宜兴召开学科调查工作会上,与会领导和同志面对这样恢宏的“调研”成果颇为震惊。学科调查进行过程中,有一次黄旭老师来访,他听先生谈起正在带领学生进行这样一个项目时,就敏锐感觉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学术成果,当即就表示福建教育出版社愿意出版这本书。后来在黄旭、尹兰同志责编下,《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1978-1995)》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后来荣获国家图书奖,迄今仍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入门书”。

        先生的学术研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材料占有,注重史论结合,注重言之有据。站在20世纪末的时候,先生就一直思考可否把整个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学术名著加以整理,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丛书。这套丛书能够展现20世纪中国教育学者的学术智慧,盘点中国教育科学的世纪历程,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铺设中国教育科学的桥梁,同时也能把20世纪以来几乎遗失的一些教育典籍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遗存”。有了这个想法后,先生首先想到的就是福建教育出版社,让我与黄旭老师沟通一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我和黄旭老师谈后,他欣然同意,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为教育学发展之必需,为教育学人学习之必需,为教育学术保留之必需,全国也只有先生这样德高望重的学者才能胜任这一浩大项目。我们双方迅速达成了共识。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这套辑入50余本著作,皆历经50年以上时间检验的大型丛书与读者面世。这套丛书后荣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成为教育学研究的“工具书”“善本书”。

        除与先生合作(先生为主编,我忝为副主编)出版以上图书外,我自己也编写或主编了一些图书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些书全面展示了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表达了我对教育的学思践悟。《行走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郑金洲演讲集》,汇集了我在各地的教育演讲,是“说”出来的一本书,体现了我对教育问题尤其是一些热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个专业研究者的听课札记》,把我在中小学听课过程中的记录与思考呈现出来,是“听”出来的一本书,反映的是专业研究者与实践一线尤其是课堂教学的互动。《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聚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地各学校的一些成功教学案例,是“看”出来的一本书,表现的是中小学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智慧。我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丛书还有《教育教学细节丛书》《新课程课堂教学技巧丛书》《中国基础教育舆情报告丛书》等。诸多书加起来,竟有20余本。

        特别要提及的是,福建教育出版社是一家有情有义的出版社。我们作为先生的弟子,在先生80寿辰、85寿辰、90寿辰的时候,各编撰了一本纪念文集,分别是《教育研究的新视野》《教育的意蕴》《教育学:研究与记念》。这样的书籍,如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考虑,是难以出版的,但福建教育出版社均无条件的予以出版。今年,福建教育出版社还专门出版了《瞿葆奎教育学论要》,隆情盛意,感佩在心。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我和福建教育出版社都有近30年交情了。30年间,我接触了许多福建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老师,他们的政治水平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编辑质量高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