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雨燕伴古建是北京一张独特文化名片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1月14日   08 版)

        2018年北京文博会展馆首次出现以“北京雨燕”为化身的两个泥塑娃娃“阿呆”与“欢喜”,其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形象引来观众驻足观看,受到啧啧称赞,被评为首届文博衍生品设计大赛一等奖。(见10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史料记载,“北京雨燕”在正阳门城楼上空盘旋了近600年,是京城中轴线上活化的历史标注,不仅如此,在天坛、前门、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颐和园等地,凡有古建筑的地方,都能见到漫天飞翔的雨燕傲视蓝天,雨燕飞舞成为夏天北京一道独特的风景线。1870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在北京第一次采集到雨燕的标本,他把这个新物种命名为“北京雨燕”,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唯一以一座城市的名字命名的飞鸟。

        鸟类通常喜欢与绿树森林为居,但“北京雨燕”为何青睐古建?在建筑的缝隙中安家繁衍?据野生动物专家解读,雨燕属于攀禽鸟类,它的四个脚趾全部朝前长,这种特殊的身体结构,使雨燕无法抓住树枝栖息或是在地面站立行走,只能依附于山体裸岩的缝隙和洞穴边缘,从高处向下俯冲的同时扇动翅膀才能飞行。古建上的梁、檩、椽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挨一个的人造洞穴,而且都是木结构,比野外的裸岩更加安全、舒适,成为雨燕产卵繁殖的天然鸟巢与安乐窝。

        雨燕是一种喜欢与人亲近的鸟类,雨燕在京城安家究竟多少年?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燕都遗址出土的燕国青铜器上,就刻有玄鸟的形象,古代《说文》注释:玄鸟就是燕子,考古专家分析燕国名称来源很可能与飞翔的燕子有关,玄鸟即雨燕成为燕国重要的文化图腾是确定无疑的,这样算来两千多年了。600年前,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先后建成了紫禁城、钟鼓楼、天坛等皇家建筑和数十座古建城楼、箭楼等,成为雨燕的天堂,雨燕开始大规模迁徙北京,而且在数百年的演化中,雨燕习惯于伴人而居,甚至飞进教室里“窥视”孩子们上课。据鸟类专家观察,以及相关文字记载,雨燕每年4月到7月间会飞到京城古建上产卵,小燕子出生数月会飞行后,至深秋或初冬,燕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暂别北京,一路飞行1万多公里,最终到达温暖的南非,等到来年4月再如期而至。

        雨燕伴古建,多么充满诗意的画面,静态的古建与飞翔的雨燕,是动与静的巧妙组合与完美结合,使古建文化与生态美景有机融合,古建因雨燕的伴飞显得更有生命动感与灵气,雨燕因古建的存在有了栖息及繁衍后代的美好家园。夏季北京蔚蓝的天空,成群结队的雨燕展翅高飞,这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现代城市与飞鸟共舞的生动注解,它是北京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与自然风景,它给古老的京城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更显熠熠生辉,珍爱这和谐、美好的一幕吧,保护好大自然可爱的小精灵,是每一个北京人的责任。

        据调查,北京四环内的雨燕大约三千只,北京人对雨燕的热爱与感情是深厚的,但也要看到,越来越多的钢筋混凝土摩天楼宇在压缩着雨燕的生存空间,“北京雨燕”的生存环境亟待改善。据报道,北京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将雨燕与古建共同保护,为北京雨燕建造更多更好的遮风挡雨的“安乐窝”,促进雨燕种群的壮大。善哉善哉!

        南京市雨花台区 尹卫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