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香)日前,浙江人民出版社和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国学网)依托全国数十所高校及科研机构100多位古籍专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AI)编纂而成的大型古籍整理项目《中华传世藏书》在京首发。该书从策划到付诸出版,共历时八年,耗资千万,为一套囊括我国从先秦到晚清历代重要典籍的大型丛书,其数据库已经在建设之中。
全书摒弃此前古籍整理重经史轻子集的传统,经部、史部、子部和集部重要典籍齐聚,各部下又分经传注疏、经学、正史、编年、地理、政书、职官、杂史、史评、目录、诸子、儒家、兵家、道家、佛教、中医、科技、农学、饮食、艺术、术数、笔记、文言小说、通俗小说、类书、总集、别集、文论、戏曲29个子类,选收中国传统典籍690余种,共166册,计17.6万页,约2亿字。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担任该书总顾问,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梦溪等任顾问。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国学典籍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首先要建构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图谱。
然而,中华典籍文献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中国传统书籍多达十几万种,需要用当代人的学术智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流和脉络进行细致、严谨的梳理,用新式的排版、标点组合起来,让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打造新时代的“四库全书”。
《中华传世藏书》囊括了我国从先秦到晚清历代的重要典籍,在选目上经过反复论证,选录原则为:以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具有传世价值的经典著作为主,适当考虑四部的平衡。所收各书皆为全本,不收严重残缺的著作。除经传注疏和某些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注疏之外,一般只收著作原文。为便于查阅,各书前均编制有目录,并撰写解题,介绍该书作者、基本内容、主要版本等。随文配有数千幅版刻插图和重绘矢量图,大大提高了古籍的可读性。
《中华传世藏书》所收各书均以传世善本或公认最好的通行本为底本,汲取近30年古籍整理研究的众多成果,参校一两种较好的版本,认真校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全书采用简体、横排并加标点。繁体字改为通行的简体字,但容易引起误解的人名、地名、书名,仍保留原著中的繁体字或异体字。通假字、古体字和古书中习见的异体字,一般不改动,只将冷僻稀见的异体字改为通行的简化字。因此,它不仅可供图书馆、资料室收藏,也可进入寻常百姓人家。一套《中华传世藏书》,是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型图书馆。
该书的版式设计、封面设计、装帧材料及工艺、用纸等,也经过多次调试。成书后的《中华传世藏书》版式疏朗,装帧典雅,可阅读、可查检;用料考究,印制精美,全书卷帙浩繁,如长龙盘壁,金碧辉煌;如金砖列阵,气势恢弘。
对现存古籍做系统整理和数字化处理,以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的形式供读者阅读,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据悉,《中华传世藏书》的数字化处理工作已经启动。不久,它将以不同的形态(数据库、电子书、用户端查阅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