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以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源头,在此后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国际法从战争法到和平法,从共存法到合作法,从任意法到强行法,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未停止其发展的脚步。至20世纪,国际法终获得巨大发展,目前已形成一个庞大的规范体系,其调整范围上至外层空间,下达海床洋底,几乎包括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国际法作为法律的存在和发展,已成为推动国际社会发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存在的基础,揭示其发展的逻辑,提供推进国际法治的理论资源,不仅成为国际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更是国际法学者的重要学术使命之一。
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古祖雪教授始终将对这一学术使命的回应和践行作为其著述的动力和初衷。二十多年来,他倾心于国际法基础理论、国际知识产权法和国际通信法的研究,著作等身。“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2018年10月,古祖雪教授倾注数十年心血论著的新书——《国际法:作为法律的存在和发展》,终于问世。该书以开阔的视野,恢宏的格局,客观的角度,用近四十万字的篇幅,展开国际法学理论与实践的蓝图:在深入阐述国际法、国际秩序以及相应制度性权力的同时,结合中国视角,研究作为法律而存在的国际法在国内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制度安排。
详而言之,新书分为三编,共计十八章。第一编对国际法存在的理论作了阐释,就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国际法的理念、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规范的体系结构及国际法在治国之法中的地位及其制度安排等基础性问题,展开颇具层次性的概述。第二编对国际法的整体发展作了解构,着力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探索国际法的发展轨迹、现实演变和未来走向,探索提高国际法有序化程度的途径和办法。第三编对国际法存在和发展的个案作了分析,对国家知情权、国际通信法、国际知识产权法等国际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规范体系、制度建构等,进行深入的阐述,条分缕析,言之凿凿。
历史有其规律和逻辑。现存的国际法体系不仅是国际法历史演变的结果,还是国际法未来发展的起点。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各国在制定国际规则的话语权方面的不平等状况将逐步得到改变。国际法是否为治国之法?这是法学界,特别是国际法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当下法治中国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本书从多维度、多方位对这一问题作出详尽的法理分析,并尝试提出适当的制度安排,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法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度融入国际秩序。2018年6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系统阐明以“十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在新时代砥砺奋进、开拓进取的征程中,本书的出版旨在深刻论述国际法作为法律而存在的逻辑前提和理论根据,以及作为法律而发展的基本轨迹和变迁路径,力争从认识论、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回答新时代如何准确把握我国面临的形势、如何做好对外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