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本书动人的力量,就来自它写的是最真实的现实生活。

    大鱼在爸爸的池塘里闪光

    徐鲁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9月26日   19 版)
    《爸爸的池塘》,[美]丕宝著,[美]裴施绘,杨玲玲、彭懿译,云南科技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定价68.00元

        天还没亮,城市和大地还在睡梦中,暗淡的星星正在淡蓝色的夜空中闪烁着黎明前的微光,昆虫们还在草丛间和树林里轻声地唧唧歌唱……

        这时候,爸爸悄悄叫醒了儿子,为了让妈妈继续睡觉,他们放低声音,蹑手蹑脚地离开了家门。

        他们要去干什么呢?哦,原来是要去郊外的池塘边钓鱼。父子俩去钓鱼,可不是为了娱乐消遣,而是因为生活艰辛,钓到的鱼可以当作全家人的食物……

        两位美籍越南裔作者——作家丕宝和插画家裴施——共同创作的图画书《爸爸的池塘》,讲述的是一个十分温暖、又略带淡淡伤感的童年回忆故事。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画,都来自两位作者童年里真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所以,细小的成长纪事里,饱含浓浓的亲情回味;平静轻淡的叙述语调里,却释放着感动人心的温暖与力量。大鱼在爸爸的池塘里闪光,但是,在淡蓝色的曙色映照的清晨,爸爸帮助小男孩看见的和感知到的,却是一个比安静的池塘要大得多的冷暖世界。

        故事里的爸爸,是那样爱着儿子和家人,就像一棵大树,默默撑开自己的绿荫,庇护着全家人。他任劳任怨,辛苦工作,周六也不肯休息。他同时也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默默地影响着正在成长中的儿子。他给儿子讲自己年轻的时候失去哥哥的不幸经历,教儿子在清冷的黎明里自己动手,收集干燥的小树枝用来生火,去体会生活的不易。

        “要像一座火山。”爸爸这样提醒儿子说。表面上看,爸爸是在教儿子怎样生火,但是这句话,一旦留在儿子的记忆里,等他长大后,他也许就会这样理解: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他的生命,他对人生的态度,也应该“像一座火山”一样,永远充满强劲和喷薄的热情。

        儿子在和爸爸去钓鱼的过程中,也一点一点地从各种细节里,体会到了爸爸的艰辛与伟大,懂得了一个男人对家庭应该负起的责任。例如,爸爸在路上给他讲故事,在他听来,爸爸的声音就像“温柔的雨”;爸爸紧握着他的手时,他悄悄地感触到了爸爸手上的老茧。甚至爸爸微笑时露出的、已经坏了几颗的牙齿,也没有逃过儿子的眼睛。通过自己收集干树枝生火这样的小事,儿子也真切地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当他只用一根火柴就点燃了小小火堆,爸爸满意地朝他点了点头。虽然爸爸没有说什么,但读者完全能感受到,儿子从爸爸赞许的目光里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自信。

        “我小时候,常常在这样的池塘边钓鱼。”爸爸一边吃三明治,一边对儿子说。“和你的哥哥吗?”儿子问道。爸爸点了点头,然后看着别处。

        这样的细节,看上去都是轻描淡写,但读者也完全能感受到,爸爸转过脸看着别处的时候,眸子里一定噙着泪水。只是,爸爸不愿让年幼的儿子替他难过。

        故事里虽然并没有过度渲染,爸爸那一代人在过去年月里所经受的战争、饥饿和背井离乡的艰难,但是读者不难体会,在儿子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父爱如山”的敬重感。当他们钓完鱼要回家的时候,儿子已经有了这样的愿望:“我很想知道爸爸家乡池塘边的树林是什么样子。”这似乎也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年轻的一代人对自己父辈们所经受的苦难和艰辛,包括他们的奋斗和伤痛,是愿意和渴望去了解和熟悉的。

        回到家里,妈妈看到父子俩一大早的收获,脸上洋溢着喜悦。这时候,爸爸换好衣服,准备去上班了。爸爸还不忘拍了拍儿子的背,对妈妈说:“我们孩子今天学会生火了,他干得非常漂亮。”

        “你学得真快!”妈妈也这样夸奖儿子说。生活是艰辛的,妈妈也得去上班。临走时,妈妈叮嘱大一点的孩子说:“照顾好你们的小弟弟。”然后骑上自行车上班去了。

        这时候,儿子隔着窗户,望着妈妈远去的身影,这样想道:

        “爸爸妈妈都要上班,我很难过,但也不是太难过。我知道晚上他俩都会回家。”

        他想象着,到了晚上,他们全家人将会围在小小的餐桌边,一起分享妈妈亲手做的煎鱼。在餐桌上,哥哥姐姐们又会讲些有趣的故事。妈妈会过问他们的家庭作业。爸爸会点头,微笑,半闭着眼睛吃东西。“味道不错。”爸爸会对儿子说,儿子也会快乐地点头,微笑……

        然后,夜色来临了,一家人将在亲情怡怡里进入各自的梦乡。“当我们睡觉时,会梦见遥远的池塘里的鱼。”

        至此,在星星闪烁的、淡蓝的曙色里开始的故事,又在同样是星星闪烁的、淡蓝的夜色里结束。

        我们常说,一本虚构的小说故事,即使它再沉重、再忧伤,也永远比不上真实的生活中的沉重与忧伤。《爸爸的池塘》这本图画书的动人的力量,就来自它写的是最真实的现实生活,而且是平凡的普通人的生活纪事。那些“雀斑一样暗淡的星星”,是悬在贫困人家的屋顶上的,因此并没有像我们通常所见的星星那样,闪烁着宝石一样晶莹的光芒;当父子俩离开池塘回家的时候,虽然新的黎明已经到来,新的一天的太阳已经升起,但是,从车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只是淡淡的、略带伤感的蓝色和灰色,而不是耀眼的金色。这是故事里的小男孩——同时也是这本图画书的两位创作者——童年记忆里真实的生活色调。

        生活和历史是人人可以垂钓的溪流。溪流中游动着晶亮的鱼儿。有人这样说过:大人物从溪流中钓起来的是“历史”,小人物从溪流中钓起来的是“文学”。这本图画书送给我们的,正是“文学”,是感动。这些“文学”由无数细微、平淡的细节支撑起来。细微成什么样子呢?你看看前后环衬页上那些小小的、琐碎的童年日常生活用品就不难感受。

        但是,这本图画书又以小见大,反映了一个“历史”的大主题。有多大呢?大到它想反映父辈那一代人的移民史,失去故乡的一种乡愁的隐痛,还有在异乡的艰辛的奋斗史……

        图画书后面附录的两位作者的创作自白,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更准确地去理解这个故事的真实背景。正如文字作者丕宝所说:“这段经历并不怎么值得感激,但现在自己也做了父亲,我想对父母的奋斗表示敬意,也想对他们偶尔讲起关于战争,关于我们从哪里来的故事,包括那些死亡和暴力的艰难故事,表示感激。他们跟我分享这些故事,并不是为了吓唬或刺痛我,而是这些创伤是我们过去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想让我明白这一点。我怀着同样的心意,把我们的故事呈现出来,让它流传下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