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愚说》,作者自认为是“愚人愚言”,却又讲,“能不能有益智的内容,我想也许能有”。这话颇有些机智在里面,这本身就带有寓言的味道了。古来大智藏于拙。拙在用力,拙在用心。世间的事从来是盛极而衰、否极泰来。我读《愚说》,更是深有感触。全书共分五辑,余途用了诗的形式来述说他对生灵的觉悟、对自然的感怀,对生命的求索和对人间的感触与思考。
《愚说》驻足于人间每一个平凡的瞬间,关注于花开、阳光与大海。余途选取了一百多个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然后反复敲打淬火,让思想的火花飞上天际。我在想象中拼接画面,每每得出这样的结论:余途的坚韧体现于对生活爱得深沉,在对苦难的咀嚼中却品出理想的况味。
在看向人间的慧眼后面,定藏着一颗纯真美好的心灵。不然又怎能有一幅又一幅生动的画面、灵动的情感和充满灵性的“愚说”?
小书大世界。我猜想,余途应是要把这本小书献给孩子们。我于是把这本书带回家。果不其然,13岁的男孩子看了爱不释手,一气读完。特别是前面的动物花草天地自然,那一丝一缕的智慧之力如精灵般穿行在万物之间,惹得他不时酿出笑意。那些智慧的光亮就是这样在余途的笔下一点一点地渗入到孩子的心灵。
是的,童真虽美,总有一天会到达终点。如何更好地完成成长,于此,余途定然是花费了许多心思。书的后半部分,开始了更多的思考:如何向亲爱的孩子指点山川险恶、水流湍急?又如何给成人们指点人生盲区和坦途?余途以巧妙的编排把二者结合起来。家长的伴读和老师的辅导,不仅是帮助孩子、陪伴孩子,对成人来讲,这个过程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成长?如此看来,这本书不仅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大人的。
余途用他的“愚”,认真倔强、执拗顽强地试图做到这一点。于是我们看到,哪怕是狂风暴雨,在《愚说》里都有一层善意的光亮。这一层光亮,驱逐黑暗,接引光明。正如余途自己所讲:世界并不因为孩子弱小就不向他们展示强悍的特性,孩子恰恰是在不断接触和积累中增加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是的,人生有限,这一路上的风光有多少来不及细细观看。唯有用发现致敬发现,才不会辜负一路的好景色。而思想比生命更久长。这个认识世界的过程叫做成长。
所幸,孩子们的余叔叔走在前面,用并不强壮的臂膀划出力量的弧度。这臂膀托起日月山川、花草树木,也托起人文历史,社会现实。全世界的好与不好、幸与不幸,在余途眼里,都化成了诗意。诗与思,理想与现实,在余途笔下,不故作深沉,也不妄自菲薄。每一篇什由诗和格言组成,不是创新,却自带新意。书里的每一首小诗,都有哲思的闪光,读者对内容的关注常常遮蔽了对诗韵的苛求。常有思想的火花噼啪作响,照亮时而不那么明媚的道路。
“愚说”不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