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儿童文学作家董宏猷,人们自然想起他那跨越三十年的两部梦幻奇书:《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和《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但对大自然的书写、对生态的关注也是董宏猷的文学世界之一。长江边上成长、从小接受楚文化的熏陶,董宏猷天性豪迈大气,同时老庄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已深入骨髓。《十四的森林》《长江的童话》《森林笔记》《湖畔静悄悄》,董宏猷广涉原始森林、长江,多方面、多层次对自然母题进行开拓之余,笔锋犀利,忧愤深广,对生态问题给予了关注,并不同程度进行了批判。《野娃子》是董宏猷继八年前长篇小说《十四岁的森林》之后又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关于现实和梦想的生态文学力作。
小说中,一个有着特异功能、被人视为“异类”的大山男孩春儿,生活在一个简单美好的自我世界里。随着乡村的城镇化、现代化脚步,对森林的过度开发和对野生动物的肆意盗猎,破坏了这片森林的宁静与和谐。春儿的舅舅——三毛,这个曾经同样单纯朴实的大山少年,因为不堪忍受贫困成为野生动物的盗猎者。作品通过两个“鬼娃子”不同的价值观和命运,表达了对生态危机的忧虑,诗意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边缘人物命运的残酷,以及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疼痛与矛盾。
主人公春儿与生俱来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可以在梦里飞翔。他每天晚上都会飞向天农山,与天农山的金丝猴、金钱豹等嬉戏打闹;他几乎熟悉天农山每一种植物。春儿是纯真的,也是极具灵性的,是大自然之子。春儿的族人曾一度过着男耕女织的日子,敬畏大自然,守护大自然。在这里,借助童话般的梦幻元素,人的生命与自然达到了高度契合。
当然,如果故事就此结束,这就只是一个单纯的童话了。《野娃子》的故事在开篇几章展现出原始林莽的壮阔面貌,很快进入故事的核心:梦幻与现实的矛盾。梦幻世界的春儿继续在森林里恣意徜徉。现实世界却是残酷的。现代文明的野蛮侵入,开山修公路、砍伐树木、建旅游景点,在引进开放思想和现代化便利设施的同时,以暴力形式对大自然进行扩张、掳掠乃至损毁。对于这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通病,作者在书中梦幻般地构建了一个生态乌托邦:生活在天农山深处的野人世界。通过野人文明与人类文明的融合和冲突,以及他们对人类发展的理解和诠释,表达“那种以摧毁仅存不多的野性的、原始的自然为代价的文明,实际上是切断了文明与其根基的联系,背叛了文明本身的原则的行径”。
相比《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题材的广度和格局的开阔,《野娃子》特点在于其思想的深度和人性的探索。作者董宏猷延续并发展梦幻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借助意识流、蒙太奇、复调等多种叙事手法,以极富画面感、灵动流畅的语言,对隐秘人性深层挖掘,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极具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