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重新进入古代中国的历史蓝图

    推荐图书:《宠:信-任型君臣关系与西汉历史的展开》

    谭徐锋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7月18日   18 版)
    谭徐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与学术著作分社主编,新史学品牌创建人,编有《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等。

        我们对于历史的理解,总是在不断演变之中,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历史观,这种层层堆累的历史观,既是一笔丰厚的知识财富,也无形中遮蔽了我们对于某些历史的认识,进而使得历史真相的寻求变得特别艰难。

        侯旭东教授从“出道”之日起,就非常注意从社会科学和西方史学研究前沿吸取新知,进而将其涵化进古代中国的研究实践,这充分体现在他的东晋南朝经济史、北朝民众佛教信仰与乡村社会研究,其新著《宠:信-任型君臣关系与西汉历史的展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他十多年对于汉帝国日常统治史的深入思考,着力突破线性历史观的束缚,给我们打开了重新进入西汉历史乃至古代中国的历史蓝图,颇具新意。

        他很早就认识到,清末民初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以“专制政体”与“专制君主”说作为批判皇权的武器无可厚非,但如果不做辨别地将这种因想象而生的观点作为定论引入学术界,会“严重束缚了中国学者对自身历史的理解、忽略并遮蔽了许多历史现象,妨碍对帝国体制的把握,也暗中应和了西方人对中国的歪曲”,为此曾经耗费了不少心力,尝试对以“专制”说为代表的西方中国观进行清理,相关研究一直源源不断。

        基于多年的积累,他多次呼吁亟需摘掉认识古代中国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进而通过系统、全面地探讨历史上的君臣关系、统治的运作机制,将古代官场中反复出现的重要制度与现象纳入分析的视野,逐步提炼和概括出关于古代中国政治的认识,避免陈寅恪先生所说“其言论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

        为此,他以西汉皇权政治为切入点,认为,中国古代帝国持续存在的君臣关系可细分为礼仪型与信-任型两类,后者亦是历史中“结构性的存在”,围绕它反复出现的言行构成历史中最为活跃与能动的力量。作者以西汉为例,具体到每个皇帝统治考察围绕此关系产生的建立、维持、废止与重构的过程,解释了此关系长存的背景与动因、来源与根基。文中力图围绕日常互动中呈现的君臣关系,重返历史现场,捕捉当时人的不同感觉,重新梳理西汉历史。作者借鉴社会理论,尝试从“关系过程”与“关系的关系”两个角度增加一种认识中国历史的新思路,为超越史学中碎片化的实证研究与抽象的结构分析及两者间的疏离与对立提供一种可能的出路。可以说,本书通过对于西汉政治人物生命史的重新梳理,为我们揭示了更加生动而富有张力的历史世界,包括其中的曲折与挣扎。

        不难看出,这是一项参照社会学、人类学展开的具体历史研究,其中颇多人类学与日常生活研究的影子,在这一重新考索之下,不少线性的历史观逐渐松动,那些不为人所重视的历史现象浮出水面,围绕皇帝周边的权力网络得以呈现出来。在一切坚固的都慢慢消散开来之后,看似关注的是西汉,其实将这一视角推广开来,无疑会为我们重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控制与日常统治打开新的局面。

        此书推出后,学术界反响颇为强烈,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我认为,作为一个大胆的尝试,这一努力其实已经取得了成功,尤其重要的是,透过这本著作,再复盘作者近三十年的史学之旅,我们看到了作者不断反省自我学术历程的奋力一跃,这在项目化生存日益普遍甚至加剧的学术生态中,显得格外清新,也富有启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