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

    知识付费下的“新出版”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7月11日   06 版)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方军文章,以音频为载体的互联网知识产品渐受关注,得到、喜马拉雅、樊登读书会、知乎、在行、十点读书、有书等一系列公司迅速发展,一个和图书出版及阅读紧密相关的新兴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在形成。

        全年专栏、小专栏、讲座课程、线上训练营、个人社区等各种互联网知识产品,正在把包括读书在内的人类的传统线下学习方式用新技术、新模式转到线上——全年专栏、小专栏相当于看书;讲座课程、线上训练营分别相当于大班与小班上课;个人社区相当于我们学习了“形式知识”后,在工作岗位上跟着师傅潜移默化地学习“暗默知识”。

        市面上已出现多种跟书有关的知识产品:把书浓缩成25分钟的图书音频解读,全年解读一系列经典的专栏,一年读50本书的读书会,用互动和社交方式一起读书的同读、共读等等。

        除了和书有关,它们还有两个明显的共同点:其一,它们不是文字而是音频,把读书变成了听书;其二,它们都从图书内容延展开,把它变成通过智能手机可以获取的、像消费品一样轻松的服务。书籍依然代表着人类知识的结晶,那些最核心的知识仍需要通过读书钻研获得。但互联网与知识的结合、特别是用音频形式解读图书和讲解书中知识,能普惠更多人。

        互联网与知识的融合在快速进入到更多专业领域,在IT技术、互联网运营、管理、法律、出版业,甚至最新的区块链技术等领域,已经出现了垂直的知识产品。

        传统出版业的产业链——编、印、发,是线性、非循环的,产业要素单向流动。互联网打破线性,印刷、发行、用户端都可能成为发起生产活动的起点,产业要素多向流动、随时重组,如按需出版、按需印刷等。又或者出版机构采取内容平台化,支持用户的碎片化阅读,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形成个性化内容产品——内容即平台、平台即产品、产品即服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