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7月04日 星期三

    《从文本到叙事》依据经典作家作品为参照来论述,实际上却时时暗指了我们当前创作上的很多问题。这不但对作家创作有启发,对批评家评价作家作品也很有启示。

    文学内部研究的新收获

    阎晶明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7月04日   11 版)
    《从文本到叙事》,王彬著,人民出版社出版,48.00元

        王彬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作家,他长期任职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同一批又一批中青年作家在创作上、理论上深入交流,久而久之,他自身的理论兴趣和每天面对的创作实践不断聚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点:叙事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他先后出版了《水浒的酒店》《红楼梦叙事》《无边的风月》与《从文本到叙事》。

        《从文本到叙事》是他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读来新意时现,颇具启示价值。

        在当代中国文学界,小说评论是最发达的。但总体上说,我们依据的小说理论,大部分都来自于西方,依据的都是经典理论的论述。在实际的评论中,我们又通常省事省力地把小说分成某几种流派和类型,当我们分析一部作品时,就按照最适合它的那套理论去评析。评论寻根文学就用文化学,评论先锋文学就用后现代理论,评论改革文学就用社会学。这些作品互相之间如何比较,哪些经验可以互补互鉴,互相启发?哪些得失应该指出?不能说应该有什么统一标尺,但毕竟应有一个可以互相参照的镜子。说到底,小说还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内部研究。叙事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是大家都是可以来照一照的一面镜子。

        学院研究中关于叙事学的论文并不少,但是缺少依据当前的创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叙事学研究。王彬的研究因此具有特殊的意义。他的研究非常扎实,《从文本到叙事》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他依据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家作品,比如传统的四大名著,比如鲁迅的小说。按照经典作家的叙事呈现出特点,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阐释。二是王彬研究的叙事学,不仅仅是小说叙事学(当然是以小说为主),他对散文,对诗歌,对很多其他的文学样式,也都有研究。就散文与小说的结合,小说的散文化以及纪实与虚构等问题进行了专业剖析。三是王彬的研究非常具体,他不是要建构一个宏大的叙事学理论体系,制造出一种神秘的、高深的,甚至跟作家创作无关的抽象的理论空间,而是从创作实践出发,谈的多是经典名著,但谈法非常具体、亲切,不一定是专门对《红楼梦》《水浒传》都有深厚研究的人才能看得懂,对于文学创作者,特别是在成长期的创作者来说,他这些论述和评说具有实践性、指导性价值,这是他长期在鲁迅文学院与中青年作家接触,既有理论的根基,又能够和作家创作的现实需求对应起来的优势体现。其中没有艰涩,不显高深,不制造神秘内容。许多观点非常感性,有的甚至是运用散文笔法在谈叙事学深入浅出而又娓娓动听。

        如前所述,由于理论资源太多,作品量又大,我们对任何一个作品的评价,角度不同,都可以给出同样高度的评价,这极易造成一种误解,我们总是为所要评价的作品找一个最适合它的一种理论,一个角度,一种说辞来评价,看着都有道理,但作品之间的差异,甚至是艺术水平高低上的差别却被忽略了。叙事学,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为不同作品找到相对统一的评价方法。《从文本到叙事》,依据经典作家作品为参照来论述,实际上却时时暗指了我们当前创作上的很多问题。这不但对作家创作有启发,对批评家评价作家作品也很有启示。

        叙事性理论研究并非空白。王彬的研究可贵在于,他把理论研究自觉同当代创作实践相结合,因此更加有效,更有生命力,它是鲜活的而非刻板的,是实践的而非教条的。王彬以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作品为标准来谈自己的理论,因此更具说服力,许多论述看似谈经典,又仿佛在谈当下创作。《从文本到叙事》是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又得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这也体现了大家的共识,文学需要理论,理论离不开创作。将叙事学的意义传播出去,这对王彬的研究,对文学批评界,包括对作家的创作,都是有意义、有价值、有启示作用的。愿文学创作和理论的交融能结出更多的果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