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成一村)6月29日,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新书《那年那信》分享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活动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主持,陈小川、白岩松、朱军等作为访谈嘉宾出席。
《那年那信》跨越六十八年时光,浓缩一千七百封珍藏家书,承载五代人的痕迹,是一部“家世”式的成长记录。书中共三十个篇章,以“信中信”的方式与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后代交流,引出信的故事。从1950年的情书,到2018年的“微信控”,不同年代的气息渗透其中。在敬一丹看来,这些信记录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代代都有故事,家家都有故事,千家万户的故事就像一块块小拼图,拼出不同年代的世间图景。
《那年那信》通过一个个细节传递着家教家风的传承。分享会上,敬一丹讲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候我十三岁,父母去外地干校,我管家,经常给弟弟们补衣服。那天妈妈临时从外地回家,她在厨房忙活,我和以前一样,在缝纫机前给弟弟们补裤子……缝纫机针穿透了我的食指……这时妈并没有安抚我,而是大声喊来两个弟弟:你俩记住,你二姐给你们补服,手指都扎穿了。她也不是大人,她才比大弟大三岁,她替妈妈爸爸照顾你们……假如当年我妈把我抱怀里安慰,我立即就会哭,就会委屈,会觉得自己弱,可怜自己。而妈妈当时的做法让我不委屈,而是唤起了积极的心态。”
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这样,有人从中看到了历史,有人从中看到了将来,有人从中看到了温情悲喜,有人从中看到了家教家风传承。就像敬一丹父母所说:“我们想象,面对这些信,年长的读者会觉得熟悉,儿女的同龄人会有共鸣。年轻人呢?如果他们能从中看到一代一代的来路,我们就很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