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3月28日 星期三

    读《人本主义美学概论》札记

    陈铁健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3月28日   10 版)
    《人本主义美学概论》,郭立田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54.00元

        近年间,郭立田教授以80岁高龄,先后著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文本解读》《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文本解读》《康德〈判断力批判〉文本解读》三书,并赠我其中两本。前不久又赠我新著《人本主义美学概论》。立田知我素喜品味国画、油画、雕塑、篆刻、奇石、文玩、书法等艺术品,劝我读些美学专著,以提升审美与鉴赏水平。遂遵嘱隐于五指山住所森林湖畔,静心拜读郭著《人本主义美学概论》(下简称《概论》),反复细读美论、美感、美的鉴赏、中西美学思想,并与自然美、崇高美、艺术美、社会美各章所列具体审美对象,进行比较、分析和思考。兹作此札记,敬祈方家指教。

     

        (一)

     

        《概论》是一本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下简称《手稿》)中人本主义思想为理论依据和指导,阐述马克思人本主义美学思想的专著。马克思《手稿》的核心思想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二者对立统一的思想。在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中“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万物的主体、万物的尺度、万物的终极价值取向和万物的终极目的(《概论》,第1页注①)。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则集中体现在“劳动创造了美”(《手稿》,第46页)的命题上。郭著《概论》据此认为,人本主义美学,也可称之为“人性论美学”,即“共产主义的人性论美学”,以与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阶级论美学相区别(《概论》,第2页)。

     

        马克思1842年毕业于德国柏林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继而担任激进民主派的《莱茵报》的主编。这时他迅速在哲学上从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转向费尔巴哈派人类学唯物主义;在政治上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反对普鲁士专制制度,为劳苦大众进行辩护。1843年他移居巴黎,开始接触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思潮。这时他开始静心读书,写下大量笔记,这就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该《手稿》吸取德国古典哲学的丰富思想资源,从批判地改造康德的“实践理性”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思想出发,借助于黑格尔的唯心论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人类学,形成了他自己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进而又将“自然的人本主义”与“人的自然主义”(《手稿》,第75页)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人本主义美学思想(《概论》,第3—7页,第11页)。

     

        这些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人本主义自然观

     

        人从自然界走来,自然美的产生则以自然界被“人化了”为前提。自然界因为人(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被“人化了”(即自然界从“自在的”自然界,转化为“为我的”的自然界),从而成为“属人的自然界”(《手稿》,第118页),从而具有了“属人的本质”(《手稿》,第75、81页)。

     

        二、关于“劳动创造了美”

     

        劳动是劳动者智力和体力的共同支出,是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体力劳动)的统一体。从时序看,人在自己头脑支配下使其肌肉活动,两者结合成为人的劳动,这时是精神劳动(智力支出)先行,物质(肉体)劳动继后。这个意义上说:首先是精神劳动创造了美。回顾历史,人类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随着劳动技能和生产力的提高,劳动产品的丰富,开始有了温饱和闲暇,这才有了脑力(精神)劳动和体力(物质)劳动的分工,出现了脱离体力劳动的有闲的脑力劳动者阶层。例如,数学最早兴起于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闲暇。

     

        三、关于美的规律

     

        马克思所说的“美的规律”,就是指人类生产按照其所特有的“内在尺度”即自由精神的尺度创造美的规律。这样,美的规律就绝不是什么不以人或人类为转移的纯客观的东西,或纯物质性的东西,而只能是人们头脑中的主观的、精神性的东西,而美的规律就是精神劳动的规律。(《概论》,第16页)美的主观性观点曾一度遭到批判和否定,而实际上马克思在《手稿》之后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和[旧]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因此即使是真正的唯心主义观点,也不能全盘予以否定。因此本《概论》对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美学观点和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美学观点所包含的合理内容都作了充分的肯定。(《概论》,第225页)

     

        四、关于美感

     

        马克思称美感是“人的感受快乐的感觉”。马克思认为:“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的特性……”(《手稿》,第79—80页)因此美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一种审美的“静观”“观照”和“欣赏”,是美的愉悦,绝不是大吃大喝,更不是肌肤之亲。(《概论》,第95页)

     

        五、关于美的享受与艺术修养马克思认为,艺术同宗教、家庭、国家、法律、道德、科学一样,不过是生产劳动的一种特殊方式(即“精神生产”),“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手稿》,第74页)。人的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同科学之类的活动一样,同时也是一种与物质劳动密不可分的精神劳动。因此,“如果你想要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手稿》,第108—109页)。而这种修养的炼成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是人类和人类个体长期的艺术实践、积累和传承的结果。

     

        总之,马克思《手稿》的美学思想非常深刻而丰富,为人们创立人本主义美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指导。郭著《概论》据此着重阐述了美的本质、美的鉴赏、美的理想及其实现过程等问题。

     

        (二)

     

        美,即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概论》的回答是:从本体论的角度看,美只能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即深藏于人们头脑中的美的精神,美的观念,美的意识。美,无论是艺术美还是自然美,都只能是人们头脑或心灵中的一种精神属性,是人类精神史长期发展的结晶,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产物,“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手稿》,第79页)。古希腊的维纳斯女神雕像,原本是一块粗糙的无美可言的大理石,但经过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一番刀斧的雕琢,却成为绝美的希腊美女典型形象,难道这不是雕刻家把自己头脑或心灵中的美女形象雕刻在石头上的吗?(《概论》,第72—73)

     

        美产生于人的劳动,而劳动则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人类自强不息、不可遏制的永恒的冲动。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美,这种精神性的东西,是通过人的千百万次“实践——认识”与“认识——实践”的双向运动和演进过程,而变身为人们头脑中的美感、美的判断和美的理想的。因此可以说,美,无非是人们头脑或心灵中生生不息、永世流传的精神生命之美,即生命观念或生命意识之美在人们感官面前的感性显现而已。这里本没有“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势不两立。(《概论》,第77—78页)

     

        美的理想问题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美学史上只有康德和黑格尔两人系统论述了这个问题。康德认为,美的理想应与道德理念结合,与道德的善联系起来,如心灵的善良,或纯洁,或坚强,或宁静……只有完善的人本身的形象才能成为美的理想,人和人性本身才是鉴赏判断的唯一标准;有理性、有人格、有思想的人,才能成为美的终极理想、终极目的和终极鉴赏标准。黑格尔认为,艺术的最高目的是“改善人类”,即净化情欲和提高道德。“理想的完整中心是人”,是具有个性的典型化的人。总之,康德与黑格尔的美的理想,都是以人为本和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精神。(《概论》,第85—90页)

     

        马克思的理想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那时,人既是美的创造者,又是美的理想和目的。

     

        马克思认为,美的理想的实现,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但它“实际上将经历一个极其艰巨而漫长的过程”(《手稿》,第93页)。至于实现这种理想要走什么样的道路问题,至今还没有定论,但无非是第二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与第三国际的专政社会主义两条道路,孰是孰非历史会作出判断。这里有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即一个美的精神、美的意识和美的观念的能动作用问题。既然是劳动创造了美,即美的精神、美的意识和美的观念,那么反过来,美的精神、观念和意识也必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大力宣传和践行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必将成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强大动力。(《概论》,第92页)

     

        立田教授长期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论著多涉及常人不易解读的理论概念。不过在我看来,其新著《人本主义美学概论》,大体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阐述美学理论为主,下篇分别是自然美、艺术美、崇高美的实证解读(附图片)。读者细读上下各章,以美学理论观照鉴赏美的实证,以美的实证解析领会美学理论,便会由浅及深,理解全书要旨。

     

        介绍和领略郭著《人本主义美学概论》的精彩内容后,自然会想到本人过去阅读的朱光潜、宗白华、蔡仪、李泽厚诸先生等所著各种美学论述,其中或论美的主观性,或论美的客观性,或论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等。深感美学理念学说之驳杂丰富,多姿多彩,即使各家都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出发点,也只能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美是千古话题,应任人评说,而不可言归一律,人定一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