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3月14日 星期三

    “全集”之名,用之需慎

    金传胜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3月14日   09 版)

        最近,笔者看到了安徽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朱湘全集》。该全集由方铭主编,共分五卷:散文卷、书信卷、诗歌卷,译作卷(共两卷)。早在2007年,学者陈子善在其编订的《孤高的真情:朱湘书信集》序言中曾发出感慨:“近年来,随着闻一多、徐志摩、林徽因、陈梦家等‘新月诗派’大家的全集陆续问世,朱湘的名字反而差不多被遗忘了,这实在不公平。朱湘的全集何时也能与世人见面呢?……朱湘其人其诗其文包括其‘情书’,是不该被遗忘的。”整整十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套《朱湘全集》问世,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然而,仅仅粗略翻过几卷,不禁有点失望。显然,主编者与出版社的本意是想将朱湘的著译作品悉数网罗在内,故而冠以“朱湘全集”之名。遗憾的是,从实际结果来看,编者似乎并没有尽力搜罗朱湘的著述文字,也对近年来研究界新发现的朱湘佚文甚少留意。

     

        试看《朱湘全集:书信卷》。此卷收录的朱湘书信,与陈子善编订的《孤高的真情:朱湘书信集》大体相当,仅增加了朱湘致《洪水》编者的一封集外书信。此信由周红披露,原文以《诗人的自负——朱湘的一封佚信》为题,刊于2008年1月11日《文汇读书周报》。主编明显注意到了此文。可实际上,据笔者目力所及,在周红之后,冒海燕、管冠生、宫立等学者又陆续发现了朱湘的九通佚信,包括致高思潜信一封、致邵冠华信一封、致罗暟岚信三封、致茅盾信一封、致罗香林信两封、致夏鼐信一封。这些钩沉文章虽散见于《中医药文化》《鲁迅研究月刊》《上海鲁迅研究》等刊物上,但依赖于当下信息齐全、使用便捷的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应当不难检索到,是能够将新发现的这些朱湘佚信收入书中的。

     

        这些年来,许多重量级的作家、教育家等现代名人的全集相继出版。大多数全集基本能够做到广搜博采,收文宏富。但是,与《朱湘全集》相似的情形也有不少。如2010年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了现代女作家苏青的《结婚十年》《歧途家人》《苏青经典散文》。连苏青的长篇小说《续结婚十年》都未收录,就轻率地称为“苏青全集”,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行文至此,不得不提及一些编者与出版社更为谨慎、负责的态度。如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至1994年陆续出齐的《叶圣陶集》,由叶圣陶的子女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所编。在“编后总记”中,叶至善先生有这样的一段说明:

     

        当时只觉得‘全集’这个‘全’字得考虑考虑,真做到‘全’,一定办不到,再说,似乎无此必要。……泗原先生说‘全’字‘文’字都可以不要,就称作《叶圣陶集》岂不干净,何况单用一个‘集’字是历来通行的。真是好主意,有了这个‘全’字,只怕落得个‘名不副实’;不标明‘全’,我们一样可以尽可能做到全,还可以灵活一些,避开一些肯定会碰到的难题。征得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同意,我们照泗原先生说的办,定名为《叶圣陶集》。

     

        不称“全集”,可以免于受到诸如“名不副实”的批评,体现了编者和出版社的务实与慎重。然《叶圣陶集》虽未标明全集,其实是按照全集的格局来设计的。编者实则并没有降低要求,而是“尽可能做到全”,最终刊行25卷,反映了其在努力发掘、整理叶老著作方面所投注的巨大心力。

     

        总之,作为一项实现文化积累,传承人文薪火的事业,出版现代文化人的著述总集本是厥功甚伟,善莫大焉。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编者与出版社还是应该首先对作家的著作情况进行摸底工作,尽量与作家的家人、后代与研究者建立密切联系,尽可能地搜集当事人的述作,然后才根据实际掌握的材料,决定是否定名“全集”。如果没有全面、翔实地汇辑作家文稿,不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其创作全貌,最好不要仓促、轻易地冠上“全集”之名,以免误导读者与专业研究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