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3月14日 星期三

    “鲁一变,至于道”

    韩羽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3月14日   03 版)
    菖蒲蟾蜍齐白石仿李复堂
    青蛙齐白石画

        郎绍君著《齐白石研究》之121页有一画,为《菖蒲蟾蜍》。蟾蜍俗名癞蛤蟆。眼角一扫,正欲翻开去,忽地发现有一条小绳儿缚住癞蛤蟆的后腿拴在菖蒲上。就是这条绳儿逗我看了又看,笑了又笑。“哈哈,癞蛤蟆被拘留了”。将一幅平庸无奇的画儿变成有趣的画儿就这么容易,只要一条绳儿就够了。

        画上有跋:“小园花色尽堪夸,今岁端阳节在家,却笑老夫无处躲,人皆寻我画蛤蟆。李复堂小册画本。壬子五月自喜在家,并书复堂题句。”李复堂即扬州八怪之李鱓。端午节民间有迎吉祥祛五毒习俗,因癞蛤蟆为五毒之一,所以“人皆寻我画蛤蟆”,要他画蛤蟆以示祛除五毒。齐白石在50岁时壬子年端午节仿李复堂画并录其诗。

        画个癞蛤蟆,用小绳儿缚住它的腿,这想法就令人莞尔。说句不敬的话,李鱓小时候定当顽皮,此时虽已“老夫”,“有虎负嵎”,岂能不再“冯妇”,拿这癞蛤蟆捉弄捉弄(反正它是五毒),虽“纸上画饼”,不亦聊以开心,自己挠痒自己笑,快何如之。又岂料,这么一画,满纸尽皆童稚之趣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有灵犀一点通,齐白石把玩之,品味之,摹而仿之,重做一回孩子之。

        “童趣”之魅力,画犹如此。

        翻到《齐白石研究》271页,又一幅画,是已91岁的齐白石画的了。从这画上仍依稀可以看到《菖蒲蟾蜍》的影儿,只是蟾蜍变作了青蛙,小绳儿变作了水草茎儿。这一变,正像《论语》上那句话:“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青蛙远比癞蛤蟆招人喜爱,活泼多姿,憨态可掬,小动物而兼有孩子气,在审美上稳操胜券,不待蓍龟而卜也。

        倒霉的小青蛙,惊慌失措,奋力挣扎,三只同类爱莫能助徒然跃跃,一片骚动,搅动满塘星斗。看来逆顺穷通拼搏扰攘不只人世间也。

        而将小绳儿改画成水草,则是神来之笔。试以二画相较,癞蛤蟆被小绳儿缚住,固可见出儿童顽皮之趣,却无可隐恶作剧之迹。而水草随波漂浮,缚缠住青蛙纯系巧合。阴错阳差,无为之为,“童趣”一变而为“天趣”。

        人谓齐白石衰年变法,“法”何所指?变在何处?如何去变?就此二画,可窥其一丝端倪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