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2月14日 星期三

    一部志业中华的正气歌

    王凤霞 喻天琢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2月14日   19 版)
    《胡秋原:从抗战巨笔到两岸“破冰人”》,裴高才著,九州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定价70.00元

        荟萃了两岸史料,归还了胡秋原的历史公道。

     

        《胡秋原:从抗战巨笔到两岸“破冰人”》从传主“耕读传家”的家训破题,叙介其求学、流亡、笔舌生涯与议场岁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鲜明的个性,反映了他八十年间对国家民族始终不渝的爱心、忧心、苦心和诚心,艺术地再现了这位爱国学者、教授与作家毕生志业中华的曲折多致历程。

     

        传主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践行民族尊严、人格尊严与学问尊严,是贯穿于该著的突出主题。通览全书,左图右史,文情并茂,在22章中有8章涉及到抗日内容,且列举了传主的诸多“第一”:他第一次演讲,是在黄陂读高小时,走上街头激情控诉倭寇滔天大罪;他生平公开出版的处女作为《日本侵略下之满蒙》;他主编的第一份报纸,即是《抗日战争号外》;他还代表中国著作界起草了第一篇抗日宣言——《中国著作者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他不仅是亲历并宣传中国14年抗战的文化学者,还是被周恩来誉为“海外五四运动”——早期“保钓”运动的旗手。

     

        是作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1937年7月8日那天,时为美国《纽约时报》社论部顾问委员的胡秋原,正在纽约会同陈翰笙与《纽约时报》同人讨论抗日问题,他们刚刚坐下,时报大楼屋顶上的霓虹灯不断转动起来:“北京卢沟桥上中日军队交战——中国军队英勇攻击……”胡秋原激动得一骨碌站起来,大声说:“女士们,绅士们,我等待的一天终于来到了!我要回家去收拾行李回国,不能陪各位开会了,对不起,再见!”当即,他购买船票从海外归国共赴国难,并写下了激情四溢的诗篇一律。诗云:“忽闻大战起卢沟,将士争先击寇仇。回首六年羞后土,今观八表壮神州……”

     

        在弃学抗日、反蒋抗日、拥蒋抗日与“保钓”抗日的全过程中,胡秋原历任上海《读书杂志》总编辑、福建《人民日报》社长、莫斯科《救国时报》与《全民月刊》编辑、汉口《时代日报》总主笔、重庆《中央日报》副总主笔、台湾《中华杂志》发行人等,撰述了大量有关抗战建国与以学问探求中国之路的文著,享有抗战“巨笔”之誉。

     

        作为一介书生,对关乎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胡秋原总是不顾个人利禄安危,挺身而出,大声疾呼。其爱国之切,忧国之深,谋国之忠,让人动容。1945年春美英苏三国签订了《雅尔塔密约》,损害了中国的外蒙古和东北主权;其后苏联与国民党当局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又拟将这些条件强加给中国。胡闻讯后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感,立即上书国民党最高当局,痛陈其危害,力主“此约万不可定”。同时以个人名义印发《参政员胡秋原对中苏谈判之声明》,呼吁民众共同反对。他甚至致信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指出美国不应为自己的利益而“牺牲中国领土主权之完整”。在单刀赴会面见赫尔利时,又义正辞严驳斥其无理指责。使赫尔利遇到了“罕见的勇者”。蒋介石得知后震怒,下令撤除胡秋原的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和《中央日报》副总主笔职务。

     

        尽管横遭无情打击,但胡秋原愈挫愈奋,继续进行斗争。时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既反“台独”、又反“独台”,在海峡两岸震荡甚烈,影响深远。尤其是1988年秋,他毅然冲破台湾当局阻挠公开首访大陆,成为“两岸破冰第一人”,在海内外掀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可是,李登辉之流却声称对他要予以“法办”,但在正义舆论压力下,最后“无法可办”,仅以开除国民党党籍和“限制两年不得离境”了之。难怪邓颖超同志生前称赞道:“胡先生对故土充满眷念之情,爱国之心令人敬佩。”

     

        本书的又一特点是,系统介绍了胡秋原服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文艺理论的研究成果始末。传主生平著述百余种三千万言,其中,他从马克思主义原著出发的文艺论著代表作、洋洋七十万言的《唯物史观艺术论》,是他闯入文坛的扛鼎之作,填补了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的一项空白。也是鲁迅与他惺惺相惜的基础。他对社会史的贡献也功不可没,学贯中西的著名文化学者冯天瑜先生深情地点评道:“秋原先生‘破冰之旅’还乡时,余与先生在武昌东湖晤谈甚欢。21世纪初,余撰《‘封建’考论》,研习秋原先生关于社会史论战的论文,深佩先生卓见。”

     

        传主对中国文学的另一标杆是在台湾捍卫了“乡土文学”的地位,呵护了一批乡土文学作家与文化学者。不久前远行的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就是在他保护下逃过当局的“文字狱”的。陈映真曾动情地写道:“在那危急的时刻,掀开了他(胡秋原)的襟袖,遮掩了衙门官府所要追捕的书生,挽救了台湾当代文学。”

     

        通观胡秋原的传记有二,先是三十年前台湾女作家张漱涵以小说笔触钩沉的胡氏“半生风云录”,今为大陆男作家裴高才著述的新版胡秋原全传,以散文叙事、图文互证见长。台湾东吴大学前校长刘源俊如是说:“高才兄的新著,既与张漱菡版本相得益彰,又荟萃了两岸史料,归还了秋公的历史公道,功莫大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