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时代:文学批评何为”研讨会上,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吴义勤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学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文学应该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同时对文学批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学批评应该肩负起更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剜烂苹果·锐批评”文丛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版的,吴义勤说,我们就是要把文学批评界敢于批评、勇于批评、敢讲真话、敢于亮剑的力量组织并展示出来,让全社会对文学批评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是的,新时代的文学应该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然而,文学的繁荣必须有文学批评的“辅佐”,或者说,文学的繁荣也包括文学批评的繁荣,没有文学批评的繁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学繁荣。因此,有人评论说,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镜子。是镜子就有折射作用,文学创作的各方面情况都会折射在文艺批评中。尤其是当文学创作乱象丛生时,就需要严肃的文学批评及时站出来,发挥其引路导向。这里就有一个文艺批评的生态问题,只有文艺批评生态健康,评论家才敢讲真话进行批评,否则批评界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歌功颂德。
什么是健康的批评生态呢?作家出版社总编辑黄宾堂表示,要积极营造“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健康批评生态。在我看来,“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是文学批评的一个底线和原则,文学批评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更大的气象,评论家陈歆耕就说过,文学批评要营造更为阔大的批评气象。健康的批评生态就是“敢讲真话、要讲道理”,文学批评不仅要敢讲真话,还要讲道理,不讲道理的真话也不能服人。吴义勤说,文学批评首先要敢于批评,勇于批评,敢讲真话,敢于亮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了真正的批评,文艺创作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敢讲真话、要讲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的舆论环境不太好,很多人都不喜欢批评,官场如此,文艺圈也是如此。记得有位文学大咖说过,在文学研讨会上,敢于讲真话敢批评的评论家竟被“孤立”起来,因为有些作家不想听真话。当然,不敢正视批评的作家或官员,都不会有大出息大格局。近年来,批评环境有所改变,“甩脸子”的少了,但是不是真诚的还有待观察。所以,批评也需要勇气和胆量,甚至需要责任与担当,没有责任与担当往往也就没有勇气和胆量。我以为,谁也不喜欢别人批评,何况一些大人物或公众人物更爱面子,因此说,批评更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表现。
文学批评不仅要敢说真话,更要说理的批评。评论一个作品,要从文本出发,一定要建立在有理有据、对作品的充分研究上,不能极端化、情绪化。有人说讨厌“酷评”和一味挑刺之作,但有学理性支撑的“酷评”和挑刺之作有什么不好?只要是真诚的批评和善意的批评都是好的,让人脸红的批评才是真批评,隔靴搔痒不是批评。文学批评是要保优贬劣,激浊扬清,但作为一名有作为的作家更该重视的是批评,而不是表扬。评论家何向阳说,新时代的文艺批评是求真理、扬正气、塑人格的文艺批评。求真理,是有道德的批评;扬正气,是有筋骨的批评;塑人格,是有温度的批评。
“打铁也须自身硬”,这话也适宜于文学批评。评论家站位应该比作家更高,应该有俯视作家的能力,一是做合格、称职的读者,从文本出发批评,坚持就事论事,减少情绪化的批评;二是坚持正确的文学导向,要有扎实的文学评论功底特别是扎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文学感受力和判断力,尊重作家及其劳动;三是讲究批评技巧,要尽量使用作家能接受的批评语言,真诚而有的放矢。吴义勤说得好,我们提倡讲真话,但讲真话的方式,包括水平、趣味、修养决定了讲真话的层次。“文艺批评家要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文学批评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为了作家能提高创作水平,为了文学事业能健康发展。这才是文学批评的真谛。
河北省赤城县 张魁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