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

    以历史的方式回答职业训练发生变革的机制是什么。

    在现实与历史缠绕中的深度教育思辨

    刘宝存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2月07日   08 版)
    《日本大学校发展研究》,王文利著,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40.00元

        图书推荐

     

        近年来,我国在外国教育研究领域高水平的著作不断涌现,外国教育研究的繁荣和进步着实让人欣慰。其中,近日所读王文利教授著的《日本大学校发展研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部有着强烈的、浓郁的现实关怀的著作,作者试图通过对日本大学校发展历程与现实图景的分析以及日本和法国大学校的比较研究,为构建适应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高等职业训练体系提供借鉴。在对高层次的技术型、知识型工人之需求规模空前的今天,这是任何一个对中国的国运、教育的命运怀有深度关切的人,都不应该回避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问题的解决,仅仅凭借研究者的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多需要的是理性工具的获取,即洞悉职业训练发展的机制。当获得对这一机制的真切认知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目前的整体社会状况、教育状况,提出推动职业训练变革的道与术。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幽怀,该著作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这一日本大学校发展的起点,顺着历史发展的自然线索,先进行日本大学校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背景分析,再对日本大学校本身的形态进行呈现,一直考察到当代。由此可见,这一实然性考察的最终目的就是,以历史的方式回答一个理论问题:职业训练发生变革的机制是什么。这一现实关怀虽是内在、潜隐的,却是执著而强烈的。

     

        这是一项对现实的外国教育现象进行发展研究的成果,在方法论上却成功地避免了类似的研究容易出现的两个问题:一是框定现实问题,通过对该问题历史发展线索的追溯来寻找现实问题的历史根源,人们通常称之为线性因果论;二是把现实的教育问题与历史上某一阶段的同一或相似的教育问题作生硬的比附,从教育历史中获得现实教育问题得以解决的启示,人们通常名之为古今同一论。这两个问题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上教育智慧的丰富性、复杂性。

     

        该著作成功地避免了上述问题,主要是做到了以下两点。一是把现实问题置于历史的纵深之中,使历史与现实构成了一种缠绕、纠结的关系。从结构形式上看,似乎该著作的取向与线性因果式的取向并无不同,都是先通过导言提出问题,然后再进行长时段的历史追溯。可是,如果仔细体察就会发现,二者是大相径庭的。线性因果论式的取向与该著作的取向之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是:线性因果论式的基本假设是,历史是塑造现实问题的基本力量;该著作的基本假设是,历史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的提供者。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线性因果论者那里,历史和现实是河流的上游与下游的关系;而在该著作的作者那里,历史和现实是难分彼此的缠绕、纠结的关系。二是避免以“后见之明”式的眼光看待历史,充分敞开历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在日本大学校发展的各个时期的描述、分析中,一个共同的取向是,重建特定时期日本大学校生成的社会“语境”,再呈现相应的学校实践形态。这就有效避免了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以特定的理论框架、模式去统帅历史,甚至“征服历史”的情况出现,使我们看到了每一个阶段日本大学校真实、独特的实践形态以及特殊的生成路径。至此,日本大学校从明治维新时期到当代的实践形态的复杂性、丰富性洞然敞开,这使得中国当代职业训练的实践探索具备了更多的思考向度、更多样化的思考因子。

     

        总之,这是一部高水平的外国教育研究著作。无论在问题意识的确立、研究立场的转换,还是现实与历史关系的处理上,都恰到好处。当然,笔者在这里只是在宏观上对该著作阐发自己的独得之见。对于其在微观上的论点创新,就如散落在海边的美丽贝壳,俯拾皆是,实在难以一一尽数。相信有心的读者在徜徉该著作之时,自会“心有戚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